首頁 > 百科 > 原因大全 / 正文
為什么冬至要吃餃子?人們在冬至做嬌耳,既是為了祛寒,也是為了紀念張仲景。冬至吃餃子的習俗開始傳播。讓我們看看為什么冬至吃餃子。歡迎咨詢!
餃子的起源
餃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字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字。三國時期被稱為月牙餛飩,南北朝被稱為餛飩,唐代被稱為月形餛飩,宋代被稱為角,元代被稱為扁食;清朝被稱為餃子。餃子起源于東漢,是東漢南陽人醫圣張仲景的第一個。當時餃子是藥用的,張仲景用面包上一些祛寒藥材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患者耳朵凍傷。此外,春秋餃子在東夷薛國(今山東滕州)墓中發現,這表明這種獨特的食物作為中國飲食文化,很可能起源于中國古代東夷。
為什么冬至要吃餃子?
中國醫圣張仲景首先發明了餃子原名嬌耳。
東漢末年,全國各地都發生了嚴重的災難,許多人都患有疾病。南陽有一位著名的醫生叫張飛。他從小就努力學習醫學書籍,學習了許多知識,成為中醫的奠基人。張仲景不僅醫術高超,而且醫德高尚。無論貧富,他都認真對待,挽救了無數生命。
張仲景在長沙當官時,常為人民除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筑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受長沙人民的喜愛。張仲景從長沙告老歸鄉后,走到家鄉白河。岸邊,看到很多窮人忍饑受寒,耳朵凍爛了。他心里很不舒服,決心治療他們。當張仲景回家時,有很多人求醫。他很忙,但他總是記得那些凍爛。耳朵里的窮人。他模仿長沙的方法,讓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片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冬至那天開門,給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叫祛寒嬌耳湯。它的方法是用羊肉、胡椒粉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里煮。煮好后,把這些東西拿出來切碎,用面團包成耳朵狀的嬌耳,在鍋里煮。分發給乞丐。每人有兩只嬌耳和一碗湯。吃了祛寒湯后,人們發燒,血液通暢,耳朵變暖。吃了一段時間后,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除夕。除夕夜,人們慶祝新年和爛耳的康復。他們像嬌耳一樣做新年食物,在第一天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子耳、餃子或部分食物,在冬至和新年第一天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藥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已經近1800年了,但他折疊祛寒嬌耳湯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每年冬至和元旦,人們吃餃子,心里還記得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不需要用嬌耳來治療凍耳,但餃子已經成為人們最常見和最喜歡的食物。
各種餃子餡的吉祥寓意
芹菜餡——勤財的意思是勤財餃
勤奮:勤奮,勤奮;經常,勤奮(頻繁)源源不斷,叫勤奮。是對物質財富源源不斷的祝福;也是對勤奮務實的祝福。
韭菜餡-即時財富的意圖是長財餃
- 上一篇: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個節氣,這意味著冬天即將來臨
- 下一篇:為什么蒙娜麗莎沒有眉毛?
猜你喜歡
- 2023-06-01 雨水的起源和節氣風俗有哪些?
- 2023-06-01 小滿節氣的起源和習俗是什么?
- 2023-06-01 小滿的起源和節氣風俗有哪些?
- 2023-06-01 霜霜節氣的起源和習俗是什么?
- 2023-06-01 霜降的起源和節氣風俗有哪些?
- 2023-06-01 芒種的起源和節氣風俗有哪些?
- 2023-06-01 立春節氣的起源和習俗是什么?
- 2023-06-01 立春的起源和節氣風俗有哪些? 春天的開始
- 2023-06-01 小寒節氣的起源和風俗有哪些?
- 2023-06-01 小寒的起源和節氣風俗有哪些?
- 標簽列表
-
- 支付寶 (10114)
- 工作總結 (5700)
- 小學六年級 (5547)
- 小學五年級 (5464)
- 初中初一 (4092)
- 小學四年級 (3710)
- 祝福語 (3700)
- 我的世界(Minecraft) (3676)
- 小學三年級 (3320)
- 名著讀后感 (3218)
- 讀后感 (3098)
- 高考滿分作文 (2742)
- 讀書心得范文 (2703)
- 暗黑破壞神4 (2446)
- 塞爾達傳說:王國之淚(The Legend of Zelda: Tears of Kingdom) (2425)
- 500字 (2409)
- 550字 (2369)
- 原神 (2331)
- 小學一年級 (2297)
- 450字 (2272)
- 400字 (2258)
- 小學二年級 (2256)
- 600字 (2155)
- 讀后感600字 (2138)
- 年終工作總結 (2111)
- 800字 (2009)
- 350字 (1982)
- 高考 (1945)
- 650字 (1922)
- 工作計劃 (1878)
- 工作總結范文 (1865)
- 300字 (1832)
- 高中高三 (1788)
- 個人工作總結 (1749)
- 讀后感500字 (1746)
- 700字 (1639)
- 初中初二 (1634)
- 塞爾達傳說:王國之淚 (1546)
- 250字 (1489)
- 1000字 (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