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範文 > 實習報告 / 正文

工程地質認識實習報告

2022-12-22 實習報告

  實習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十字路口之一,不論你是什么專業,實習之后都要寫一份實習報告。下面是祝福網小編怎專門整理的:工程地質認識實習報告。歡迎參閱,更多相關內容請繼續關注祝福網實習報告欄目。


  工程地質認識實習報告一

  一、實習概況

  1、實習時間:2023年11月5日

  2、實習地點:(1)馬鄉不整合接觸關系地層實習基地 (2)堆龍德慶平臥褶皺實習基地 (3)羊八井高嶺土礦實習基地 3、實習目的:(1)認識基本的地質構造結構 (2)學會使用地質羅盤儀測產狀

  (3)學會繪制簡單的剖(平)面結構示意圖 (4)認識并能區分三大巖類

  (5)了解高嶺土的基本用途及形成過程 二、實習認識

  1. 第一處實習點位于堆龍德慶縣馬鄉。該實習點地層存在有明顯的不整合接觸關系,出露典型,不整合接觸面清晰可見。是地質演變重大事件的直接證據。

  其中山體由于風化剖面裸露。通過觀察得出其不整合接觸關系為角度不整合接觸關系。根據其巖性大致可將其分為三部分:頂部為沉積巖構造,主要為泥巖、砂巖組成;中部為巖漿巖組成,屬白堊紀林子宗組(K2l),其中可觀察到玄武巖、凝灰巖等噴出性巖石;下部同樣為沉積巖構造。此部分上部為設興組地層(K2sh),下部為塔克那組地層(K2t),在其中還可找到古生物化石。

  該區地質構造復雜, 出露的地層主要為侏羅系、 白堊系、 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層呈一套障壁海岸環境, 局部出現濱岸、 濱岸沼澤的淺海相沉積環境。由于板塊運動,海洋抬升形成此山組,并在此過程中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形成了色彩斑斕的景觀。馬鄉角度不整合地層現象在國內非常罕見,是地質演變重大事件的直接證據。該處接觸關系不僅極為清楚, 而且與層狀巖層組合非常壯麗, 是地質科學研究和地質旅游參觀的極好景點。

  2. 第二處實習點為德慶平臥褶皺實習基地。在此實習點可觀察到明顯的平臥褶皺,此褶皺頂部部分被風化。通過地質羅盤儀測得其中一

  翼產狀為289°∠17°,并判斷其巖性為含礫砂巖(根據粒徑大小可分為:>2mm為礫巖,2-0.5mm為粗砂,0.5-0.25mm為中砂,0.25-0.075mm為細砂,0.075-0.005mm為粉砂,<0.005mm為泥巖)。

  3. 第三處實習點位于羊八井。該地擁有大量地熱能資源,并存在有高嶺土礦產資源(高嶺土的組分為Al2O3·2SiO2·2H2O。高嶺土有廣泛的用途,可由于燒制陶瓷、做顏料等)。

  西藏地區處于亞歐斷裂帶上,地質運動強烈。羊八井地區豐富的地質資源正是因為強烈的地質作用所形成的。高嶺土是在長時間酸性濕熱環境下由正長石蝕變形成。羊八井地區大量地熱與含硫質巖土(S與水在適當環境中可形成硫酸)所構成的環境正符合上述形成條件,故可形成大量高嶺土礦產。在長期的地質作用下,單質硫也漸析出,于高嶺土礦產伴生。羊八井地區在白雪皚皚的群山環抱之中,構成了世界屋脊上引人入勝的天然奇觀。因而,羊八井已成為重要的旅游勝地。

  三、實習過程感悟

  2023年11月5日早9:00我們全班一起乘車前往實習基地,并于下午六時許返回學校。

  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拓寬了認識,更對書本上的知識加以了鞏固,學會了使用地質羅盤儀及辨別地層及巖性。此次實習更加深了我對地質學的了解和對學習地質學的興趣,也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讓我深刻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學會了一定的考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后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工程地質認識實習報告二

  一、前言

  通過這六天的實習,加深了我對工程地質這門課的認識,讓我從書本中走了出來,親眼見到了真實的地質現象,了解了斷層、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質現象,親自觀察了和體驗了各種巖石的分布和形態,讓我從本質上對三大巖石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實習讓我們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來抽象的概念,使知識具體化,印象更深刻。實習豐富了我們的學習生活,為我們以后的工作和學習都有一定的幫助,同時實習的過程激發了我在將來學習的熱情。所以,實習對我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我們對這次實習也做了縝密的部署:

  1.時間:2023年5月4日—2023年5月9日

  2.地點:河北省秦皇島市柳江盆地國家地質公園

  3.路線:

  1).秦皇島市石門寨鎮

  2).秦皇島市祖山東門

  3).秦皇島市北戴河區鴿子窩公園海灘

  4.目的:

  1).使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和鞏固課堂知識,提高在野外識別各種地質現象的能力同時增加感性認識,擴大視野,培養提高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鑒別和觀察常見的巖石,礦物特征及工程性質;

  3).了解三大巖石的形成過程,產生年代、結構、產狀、形成原因及現象以及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巖石的影響和沖刷成河谷的過程;

  4).學習運用羅盤儀器測巖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

  二、實習地區概況

  1.柳江盆地地質概況

  柳江盆地為我們在秦皇島地區野外地質實習的主要區域。它位于秦皇島市區北側,其中心距秦皇島市28km,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管轄。

  區內有縱貫南北的公路及地方窄鐵路與秦皇島市區相通,交通極為方便。 該盆地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區,其北、東、西三面為陡峻的高山所包圍。貫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區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東南,出盆地后在山海關的南側入渤海。盆地內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為老君頂,海拔493.7m。 本區年降水量為400—1000mm,其中70%集中于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這個時期。

  2祖山國家地質公園概況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地質公園和國家級稀有植物及瀕危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西北部。京沈高速秦皇島西出口沿秦青公路北行12公里即到,距秦皇島市區23公里。屬原始森林峽谷型自然風景區。因燕山以東、渤海以北諸峰均以它的分支延綿而成,故名“祖山”。1996年開發至今,形成五大景區,100余處自然景點,是淮河以北少有的南派山水。

  祖山原始森林峽谷總面積118平方公里,主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區內千米以上高峰20多座,植被覆蓋率96%以上。象形奇石、云海、日出、古洞、原始叢林、溪流、飛瀑、奇花、高山天然草原、樹掛構成景區十大景觀。祖山原始森林峽谷是侏羅紀至白堊紀末地殼運動而成。在長期風化剝蝕和流水沖擊下,形成了多處絕壁幽谷和造型地貌。

  祖山,山勢跌宕,峰巒陡峻,因渤海以北、燕山以東諸峰都是由她的分支盤撥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名之。她立峭巖作脊梁,以瀑流注血脈,搽嬌花飾容顏,披蔥蘢為秀發。景區內山勢陡峻,溪水跌宕,可謂立峭巖作脊梁、注瀑布為血脈、披茂林作秀發,裁白云作霓裳,集雄奇嫵媚于一體。峰奇水異,洞幽石美,林豐草茂,歷史淵源,是觀光旅游、避暑度假、科普考察的絕好場所。

  3.鴿子窩公園海灘概況

  鴿子窩公園又稱鷹角公園。由于地層斷裂所形成的臨海懸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鷹屹立,故名鷹角石。該石高20余米,過去常有成群的鴿子或朝暮相聚或窩于石縫之中,因此得名鴿子窩。鴿子窩公園是觀賞海上日出的最佳之處,每逢夏日清晨,這里云集數萬名游客觀賞“紅日浴海”的奇景。

  三、實習內容

  1.柳江盆地保護區石門寨西門180米處

  該處巖石以沉積巖居多,由地質構造形成。亦有石灰巖,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經長期風化作用,裸露在外表的部分呈深灰色,巖層 為中厚型,中間夾有薄的灰巖。灰巖呈竹葉狀,較破碎,屬碎屑結構,這些碎屑物質經膠結后形成灰巖。此處巖石約5億年前形成,屬下奧陶世紀,粘土礦物發黃,巖石經強烈的構造運動,由水平變為傾斜,產生背斜現象,并有正斷層出現。用地質羅盤測該處巖石的產狀,走向為北偏東10°,傾向為北偏東100°,傾角為30°。

  由此處向西約200米處巖石出露于地表,經驗證為砂巖,其結構為碎屑結構,此處不整合現象明顯,由砂巖和灰巖組成,屬沉積接觸,砂巖約2億年前形成,灰巖約5億年前形成,由于形成年代不同,說明為不整合。此現象說明秦皇島地區至今至少經歷了2次地殼運動,因為3億年間隔形成的不整合面應在海平面下形成,至少經歷2個循環,而該處巖石現在又出露在地表。在不整合面上有礦物,是地質學家發現地下礦物的依據。不整合面處強度差,不適合在此面上施工。

  2).砂鍋店東北200米處

  該處為石灰窯產石場,觀察此處巖石,巖溶現象明顯,有溶溝、石芽、天生橋等。其原因是地殼運動抬升到潛水地表以下,潛水地表共同作用形成的巖溶現象,因巖石中有裂縫,有空間且水有徑流通道。巖溶現象是因為水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巖石經長期化學反應,使巖石具有可溶性。該處向西北走約100米處,發現大面積的巖石間侵入接觸現象,石灰巖中夾有巖漿巖,說明此處經歷過火山噴發。該處亦發現有巖墻,較長,寬約3-4米,其走向為南北方向320°,由花崗巖、長石、石英、云母組成。靠近地表的巖石經長期風化,產物為第四紀土,巖石中還發現有巖洞。此處向東南方向約200米處,有大量石灰巖形成的巖層,呈單斜,基本走向為南偏北。在砂鍋店東等地,發現石英斑巖,它是花崗斑巖的又一種變種,具隱基斑狀結構,石英斑晶特多,普遍具有熔蝕現象。此處也有閃長玢巖,呈巖墻狀產出,具隱基斑狀結構,斑晶主要是斜長石,有時含角閃石較多,有的基質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見球粒結構和流線結構等。

  2. 秦皇島市祖山東門

  祖山為早白堊紀形成,為響山巖基的一部分,此處沉積巖中有破碎帶,火山爆發時巖漿從中冒出,冷凝成巖漿巖。祖山占地217平方公里,平面形段呈橢圓形,長軸長25公里,短軸長15公里,南北方向,巖石中以花崗巖居多,占65%左右,為中粗粒,成分主要是成肉紅色的正長石,又稱甲長石。石英其次,占20%-25%左右,透明發亮。此外,還有云母、斜長石。斜長石呈灰白色,由于長石含量不同,云母顏色也不盡相同,云母占整個巖石的5%-10%。較黑的巖石中,云母含量不超過5%。在此處觀察,長石顆粒大小在1厘米左右,晶體顆粒,為結晶結構。山體構造為原生結理構造,山體中有裂縫,都為豎直方向,有原生孔洞,又稱之為晶洞構造,而形狀不規則的孔隙是水晶的成長地。此處地貌陡峭,險峻,構造為原生結理,由于長期的風化作用及地表水的侵蝕作用,巖石部分豎直掉落,形成深谷奇峰。此處巖石傾角較大,巖體破碎。山體中有河流,稱為石河,發源于祖山響山山脈,山上有明長城,由元朝徐達修建,1967年,戚繼光重修,基本走向為南北方向,直達青龍。祖山最高峰為響山,海拔為1421米。

  3. 秦皇島市北戴河區鴿子窩公園海灘

  此處濱臨渤海,為海洋環境。海洋環境按地理位置分為濱海、淺海、半深海和深海。低潮時裸露于海岸帶的部分,稱為濱海。濱海又分為后濱帶、前濱帶、外濱帶。后濱帶為平均海潮線,常年裸露在外;前濱帶為平均海潮線到中濱線處;外濱線為中濱線以外的部分。海岸線到海底深約200處的部分,稱為淺海,此處陽光充足,有機物含量多,是海洋生物的理想棲息地。深海處動物少。

  此處巖石又遠古火山噴發而形成,以巖漿巖為主,巖石受海洋水動力作用,常見有海浪作用、潮汐作用和洋流作用,使此處形成有特色的海蝕地貌,有海蝕崖,海蝕柱,海蝕拱橋和海蝕平臺等,形成原因有沖蝕作用,磨蝕作用等,使巖石破碎。

  巖漿巖受風化作用等變成高嶺土、偉晶巖。偉晶巖顆粒大,和花崗巖成分相差不大,由正長石、斜長石、云母、石英等組成。巖石被多組結晶切割。

  四、結束語

  通過本次實習我認識到:本區地層出露較全。從中生代地層開始,除缺失寒武系、奧陶系、三疊系、侏羅系、第三系以外,其他地層均出露完好。所形成的巖石類型多樣,包括巖漿巖類,沉積巖類以及變質巖類。本區的巖漿活動從方式上有深成侵入,淺成侵入,噴出等。所見巖類有基性巖類和酸性巖類。從變質作用和變質巖方面,本區的變質作用主要為區域變質作用。主要變質巖有千枚巖,大理巖以及板巖。在構造方面,本區分布有四大褶皺,另外還有七個斷層。兩個大斷層幾乎將此區分為三部分。區域發展方面,本區經歷了多次構造運動,形成了四個構造層。總體說來本區構造運動較強。

  經過6天的實習,使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通過老師的講解,使我學會了很多課內學不到的東西,包括:如何通過一塊石頭的色澤,去判斷其類別、其形成年代;如何去辨別3大巖石;如何去測量巖石的走向等等;總之,通過實習后我更好地掌握了《工程地質學》這門學科,更好地掌握了所學知識。

  工程地質認識實習報告三

  一、實習目的:

  本次實習是地質課程的野外認識實習,其目的旨在通過短期的野外實踐是同學們對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鞏固和掌握地質科的基本內容和方法,初步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址問題的能力,為以后的工作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主要目的有三:

  (1)認識各類地質現象,了解華北地臺基本地層層序。

  (2)了解各種內外力地質作用。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質技能,從野外觀察、記錄、描述羅盤儀的使用。

  此外,通過實習是同學們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于地質學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逐步樹立艱苦奮斗的思想作風和勇于探索的科學求實精神。

  二、實習時間:2023年5月16日到2023年5月20日

  三、實習地點:秦皇島石門寨地質實習基地

  四、人員組成:

  五、實習路線:亮甲山—潮水峪—山羊寨—石門寨—上莊坨—大石河—小傍水崖村—吳莊—花場峪

  六、實習簡介:

  1、實習區位置及交通

  這次我們的實習區域在我國北方唯一的不凍港所在的美麗的海濱城市—秦皇島市及撫寧縣、青龍縣境內,南起北戴河海濱秦皇島,北至花場峪、義院口,東起山海關,張崖子,西至瓦家山等地,總面積約為120K㎡。秦皇島市石門寨北方地質實習基地位于秦皇島市北28KM。該區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脈東段,南臨華北平原和渤海灣,行政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鄉管轄。

  實習區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陽)鐵路貫穿實習區南部,并有地方鐵路秦(皇島)——青(龍)線,能通往山區。公路以秦皇島市為中心,四通八達,客運可通省內的青龍、承德、平泉、灤縣、遷安、撫寧、興隆、昌黎、盧龍等地,省外可達遼寧綏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陽和天津等地。海運目前尚無客運,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貨運從秦皇島港可同我國沿海各綱和世界各地。

  2、實習區地形

  實習區南鄰渤海,北依燕山、東接遼寧綏中、西與昌黎接壤,地處燕山山脈東段,北、東、西三面群山懷抱,山脈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勢由北向南漸低,屬冀東北的中底山區和低山區,最高點為石湖山,海拔926米,最低點南部沿海地區,海拔僅0.8-5米。

  3、實習區氣候

  實習區屬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0。1℃,一月份平均氣溫為-5℃,七月份平均氣溫為24。5℃,年平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達全年降水量70%左右。全年無霜期179天。實習區因受海洋影響較大,氣候比較濕潤溫和,海濱地帶夏季涼爽宜人,古為避暑勝地。

  4、實習區水文情況:

  實習區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湯河、北戴河,除大石河發源于青龍縣牛心山區以外,其他均源于撫寧縣北部山區,各河均為獨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隨季節變化教大,平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達2-3米。

  燕山塞湖位于山海關城西北6KM山口處,在燕山腳下,是一個人工湖,于1994年建成,蓄水量為7000萬立方米。

  5、實習區的經濟情況。

  實習區工業非常發達,以秦皇島為中心,有造船、機械、建材、煤炭、紡織、食品加工等,山海關橋梁工廠,秦皇島耀華玻璃場在全國享有盛名。實習區農業,主要是北方干旱的農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高粱、谷子、紅薯等為主。山區盛產水果和藥材。實習區沿海產魚、蝦、蟹等,是我國北方主要水產基地之一。

  6、實習去地形簡介

  本實習區出露地層屬華北地臺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較普通缺失中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下中三疊統、白堊系、第三系外,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地層出露較全,化石較豐富,各單位地層劃分標志清楚,地層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區范圍內所有出露的地層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統至二疊,中生界的上三疊統至侏羅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七、實習內容:

  1、地層:

  本實習區出露地層屬華北地臺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較普通缺失中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下中三疊統、白堊系、第三系外,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地層出露較全,化石較豐富,各單位地層劃分標志清楚,地層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區范圍內所有出露的地層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統至二疊,中生界的上三疊統至侏羅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龍山組

  分布于張崖子至東部落,南部雞冠山等地。由兩個沉積韻律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綏中黃崗巖之上。主要是紫紅色、黃綠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雜色頁巖,底部為砂巖。屬典型濱海相沉積,與下伏的綏中花崗巖呈沉積接觸關系。厚91米。

  (2)景兒峪組

  主要分布在區內的東部地區,出露最好剖面在李莊北溝,在黃土營村東也有出露。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巖—粘土巖—碳酸巖,構成一個完整的韻律,具有海侵沉積的特點。與龍山組呈整合接觸關系。其分界標志是其底部黃褐色或鐵銹色的中細粒鐵質石英砂巖,其中含大量海綠石,其底部的中細粒長石石英凈砂巖具大型海成風暴波痕。本組地層屬濱海相至淺海相沉積。厚38m。

  (二)寒武紀

  (1)府君山組

  (2)饅頭組

  該組由于巖體的侵入破壞和構造破壞,出露零星,東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為標準剖面。本組上下界限明顯,與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頂部的鮮紅色泥巖作為標志層的。巖性特征是鮮紅色泥巖、頁巖為主,頁巖中含石鹽假晶,并夾有白云質灰巖。沒有發現可靠的化石依據。與下伏的府君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與上覆毛莊組為整合接觸。厚 71m。

  (3)毛莊組

  (4)徐莊組

  分布較廣,東部落西剖面出露較好,化石十分豐富,本組地層上下界限清楚,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為淺海相的黃綠色含云母質粉砂巖,夾暗紫色粉砂巖、細砂巖和少量鮞狀灰巖透鏡體或扁豆體。含有三葉蟲化石。與下伏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黃綠色粉砂巖與暗紫色粉砂巖互層為標志。厚101m。

  (5)張夏組

  受到覆蓋和破壞較少,是寒武系地層在區內分布最廣的地層之一,幾乎盆地周圍都有分布,在揣莊北 288高地以東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區內較好的標準剖面。下部為鮞狀灰巖夾黃綠色頁巖;上部以鮞狀灰巖為主,夾藻灰巖、泥質條帶灰巖。三葉蟲化石最豐富。本組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130m。

  (6)崮山組

  本組與張夏組在區內的分布相仿,比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為標準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礫屑灰巖及紫色粉砂巖為主;中部則是灰色的灰巖與張夏組界限明顯,接觸部位兩者巖性差別很大。化石十分豐富,幾乎每層都可以采到。主要三葉蟲化石有:蝙蝠蟲未定種、帕氏蝴蝶蟲。厚102m。

  (7)長山組

  出露較好的剖面在揣莊北288高地,為標準剖面。巖性為紫色礫屑灰巖、粉砂巖與頁巖互層,夾有藻灰巖及生物碎灰巖。三葉蟲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蟲未定種、長山蟲未定種、狀氏蟲未定種。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兩者分界清楚。本組在區內出露厚度較小,只有18m左右。

  (8)鳳山組

  本組分布與崮山組、長山組相同,出露較好的揣莊北288高地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為黃灰色泥灰巖夾礫屑泥灰巖。黃綠色鈣質頁巖及薄層狀泥質條帶狀灰巖。泥質成分增多,容易被風化,風化往往形成黃色土狀物。化石豐富三葉蟲化石垂直分帶明顯。礫屑形成小團塊,本組與下伏長山組為整合接觸,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礫屑泥灰巖為標志層。厚92m。

  (三)奧陶系

  (1)冶里組

  分布于區內東、西部,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出露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莊一帶。下部為灰色微晶質純灰巖夾少量礫屑灰巖及蟲孔狀灰巖;上部為灰色礫屑灰巖夾黃綠色頁巖。所產化石有三葉蟲、筆石、腕足類等。與下伏的鳳山組為整合接觸,其分層標志是以灰色礫屑灰巖作為底界,此礫屑灰巖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純灰巖。厚125m。

  (2)亮甲山組

  位于石門寨亮甲山。屬淺海沉積。主要巖性是中厚層狀豹皮灰巖,下部夾少量礫屑灰巖和鈣質頁巖。含有頭足類、腹足類和蛇卷螺未定種等化石。與下伏冶里組為整合接觸,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層狀豹皮灰巖為標志,風化后呈泥質條帶狀,局部含泥質結核。層厚118m。

  (3)馬家溝組

  本組分部與亮甲山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莊北山發育較好。屬淺海相沉積,較深水環境。本組巖性以白云巖和白云質灰巖為主,底部具微層理、含角礫、含燧石結核黃灰色白云質灰巖。化石有:頭足類和腹足類。與下伏亮甲山組為整合接觸,界限十分明顯。白云巖具"刀坎痕"。層厚 101m。

  (三)石炭系

  (1)本溪組

  中石炭本溪組在本區的東、西部分布都很廣,發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莊一帶發育較好,小王莊剖面可作為本區的標準剖面。有2—3個由陸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積韻律。本組巖性特征與華北地區一致,是一套海陸交互相沉積。陸相粉砂巖中含植物化石:鱗木、科達、蘆木等。下部為鐵質砂巖、褐鐵礦和粘土巖,平行不整合與馬家溝組之上;上部為細砂巖、粉砂巖及頁巖,夾3—5層泥灰巖透鏡體。石門寨西門—瓦家山剖面地層厚度為70.7m。

  (2)太原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帶發育較好。本組巖性比較穩定以灰黑色砂巖含鐵質結核為主要特征,夾少量煤線及灰巖透鏡體,由兩個韻律組成,是海陸交互相沉積。含植物化石:脈羊齒、鱗木,動物化石:網格長身貝、古尼羅蛤。與本溪組呈整合接觸,分界明顯,本組底部青灰色鐵質中細粒長石巖屑雜砂巖,具小型球狀風化。瓦家山剖面厚48m。

  (四)二疊系

  (1)山西組

  主要分布于東部黑山窯至曹山一帶,西部也有出露。有兩個韻律,第一個韻律含煤層,第二個韻律的頂部含鋁土礦。本組是區內重要的含煤地層,屬近海沼澤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灰黑色中細粒長石巖屑雜砂巖,粉砂巖炭質頁巖及粘土巖。含植物化石:蘆木未定種、帶科達、纖細輪葉。與下伏太原組呈整合接觸關系。厚度變化較大,約在35m至60m。

  (2)下石盒子組

  分布于黑山窯至石嶺一帶,西部有零星分布。由三個韻律組成。屬湖泊相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中粗粒長石巖屑雜砂巖。含植物化石:多脈帶羊齒、山西帶羊齒、帶科達。層厚115m。

  (3)上石盒子組

  主要在黑山窯、歡喜嶺至大石河西側有出露。發育較好的剖面是歡喜嶺,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層狀含礫粗粒長石凈砂巖為主,夾極度少量紫色細粒砂巖及粉砂巖。本組未獲得化石資料。與下伏下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關系。層厚72m。

  (4)石千峰組

  最初的命名地點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本組是二疊系最上一個組。出露較好的剖面是歡喜嶺至瓦家山一帶,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巖層,包括粉砂巖、泥巖、夾少量礫巖、粗至中細粒凈砂巖和雜砂巖。含植物化石:太原帶羊齒、尖頭輪葉、朝鮮羽羊齒。與下伏上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關系,兩者可以從顏色上區分。厚 150m以上。

  2、巖石:

  (1)巖漿巖

  ①花崗巖

  出露于東部張崖子村附近,或西南部雞冠山下,沉積不整合在馬嶺組石英砂巖之下。巖石為肉紅或灰白色,但巖體分布很不均勻,結構構造變化很大。西部花廠峪至溫泉堡一帶的花崗巖,根據接觸關系和同位素年齡,屬于中生代晚期侵入的花崗巖。巖體很大,呈肉紅色,由正長石、斜長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組成,具中細粒顯基斑狀結構,所以稱中細粒斑狀花崗巖。

  ②花崗斑巖

  出露于石嶺東南等地,呈細粒基質的斑狀結構,巖墻狀產出,侵入在晚寒武世至中奧陶世的地層中,常見被基質熔蝕的鉀長石和石英斑晶,潮水峪村西有一寬達5m以上的花崗斑巖墻。

  ③灰綠巖

  亮甲山采石場比較集中,巖石呈暗綠色,細均粒結構,具典型輝長結構,部分輝石已綠泥石化和硅酸鹽化。

  ④閃長玢巖

  分布于潮水峪村西北,砂鍋店東等地,呈巖墻狀產出,隱基斑狀結構,斑晶主要是斜長石,有時含角閃石較多,有的基質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見球粒結構和流線結構等。

  ⑤安山巖

  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羅統地層中,類型相當豐富,有玄武安山巖、輝石安山巖、角閃安山巖、閃輝安山巖、斜長安山巖、粗安山巖和英安山巖等。絕大多數都具隱基斑狀結構。顏色以灰綠色為主,少數為暗紫紅色,一般都呈塊狀構造,少數有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

  (2)沉積巖

  ①含海綠石的石英砂巖

  位于張崖子的青白口群龍山組含有表面被風化成黃褐色內部為灰白色的中粗粒石英凈砂巖,淺海相沉積,含海綠石和少量云母。

  ②純灰巖

  以方解石為主要成分的巖石 .灰黑色、性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劃動。本次在石門寨觀察到的亮甲山組純灰巖含有礫屑,為盆地內生成的隱晶灰巖或微晶泥巖碎屑。

  ③豹皮狀灰巖

  主要分布于亮甲山組地層內。花斑由白云巖組成,呈淺黃色或褐黃色,與周圍灰色或深灰色灰質組分界線明顯,特別是那些花斑狀似蟲孔的,兩者界限平直。巖石風化面上,常有蟲孔和花斑共生,是豹皮灰巖的標志。

  ④含微層理的白云質灰巖

  分布于下寒武統府君山組地層內,張崖子一帶發育較好。花斑僅限于一定層位層巖內,與巖層層面無切割關系,說明交代作用是在成巖階段完成的。層內構造均勻,形成于淺海深水環境。

  (3)變質巖

  斷層角礫巖又稱壓碎角礫巖、構造角礫巖。是巖石因構造作用發生破碎所形成的角礫狀巖石,角礫大小不等,具棱角,巖性與斷層兩側巖石相同,并被成分相同的微細碎屑及后生作用水溶液中的物質所膠結。

  3、地質構造:

  (一)工作區的構造位置

  本區位于燕山沉降帶東段,山海關隆起的東南邊緣,又因現代燕山隆起與渤海拗陷的過渡帶以及燕山山脈由東西轉轉向北東向的肘狀部位,應力比較集中,故新、老構造均比較發育。據地礦部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資料,本區斷裂構造發育,其中以 NNE向斷裂最為發育,其次為NW向斷裂、NE--NEE向斷裂和EW向斷裂,此外,在山海關之北尚發育有環狀斷裂。

  (二)構造概況

  本區出露地層屬華北地臺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而侏羅系屬太平洋火山活動帶 ,除普遍缺失中奧陶統至下石炭統,三疊系,白堊系及第三系之外,其他時代地層發育良好 ,出露較全,各地層單位劃分標志明顯,化石豐富,很具有代表性,全區范圍內出露的地層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下奧陶統,上古生界中石炭統,二疊系,中生界侏羅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

  上古生界青白口系龍山組以角度不整合沉積在綏中花崗巖上,標志著華北地臺經歷了劇烈的呂梁運動,結束了早元古代地槽發展階段,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地質發展階段。

  新生代時期有明顯的上升運動,全區遭受剝蝕,第三紀末因氣候較熱,有紅色土形成,其后繼續上升.但南部的海岸區則下沉,遭受海侵。因此,山區河谷內有階地形成,并普遍向南,即向海洋方向傾斜。至第四紀末,海水有一定撤退,因而在山海關至秦皇島一帶的海岸上遺田有礫石堤,并且有海蝕臺出露水面。

  (三)主要斷裂構造描述

  (1)潮水峪斷層

  在潮水峪一帶,斷層走向N20°E,傾向東南(實際上傾向為東西向擺動)。上盤為鳳山組泥質條帶狀灰巖;下盤為冶里組厚層灰巖。斷層面無論在傾斜方向上,還是在走向方向上均表現為舒緩波狀。斷面上鏡面,垂直擦痕,階步以及斷裂帶內擠壓透鏡體等特征明顯。此斷崖為一個平移斷層的一盤,其另一盤因風化剝蝕基本看不到了(腳下所踩的),此斷層是冶里組灰巖,存在明顯的橫豎擦痕和鏡面,此斷層先平移后產生正斷層,其產狀與亮甲山的產狀基本一致。在潮水峪村斷崖東是斷層的另一盤的一部分,含明顯的斷層角礫巖與粉沙巖還有明顯的橫豎擦痕,但產狀和亮甲山的產狀不一致,所以說可能是另一盤。在亮甲山的馬家溝組也有一個小斷層有明顯的擦痕。

  (2)雞冠山

  ①沿途見肉紅色綏中花崗巖,見一大型出露巖石剖面為典型的沉積交錯層理,屬震旦紀原古界頂部,主要成分為石英砂巖,上下呈水平層理,中間呈交錯層理,存在黑色紋理的磁鐵礦。

  見含有泥質的夾層,反映了濱海地區沉積環境的變化,影響生物生長環境,不反映氣候變化,地質條件,也不能作為時代劃分的依據

  ②典型底礫巖:下部為底礫巖(石英),抗風化能力強,為陸相沉積,中間為含有礫石英砂巖,上部為石英粗砂巖,再往上為石英細砂巖(沉積規律:由上至下逐漸變細),中上部是海相沉積,沒有形成完整的泥質韻律。

  成因:由于風化和河流搬運作用,最終沉積.由下至上巖石由粗到細,底礫巖體原本膠結在一起,膠結物為二氧化硅和少量的鐵,后來整個底礫巖體出現正斷層,導致與上部底礫巖體出現高度差。

  ③正斷層:發生斷層時,相對上升的下盤經過風化侵蝕,使得出露地表的巖石被風化磨圓,造成斷層兩盤高差不大,斷層成層性好.由于形成時間短,故成層理,若形成時間長,則為不整合面。傾向:243度 傾角:48度。

  ④ 波痕:為鐵質石英砂巖,內含海綠石,對稱性好,波痕比較寬大,波長相等,反映了濱海沉積環境.推斷當時海底波動較大,水深較淺,波痕延伸方向與海岸線平行。

  ⑤地塹谷在雞冠山與大平臺問的河谷中,由于幾條正斷層的影響,兩側青白口系下馬嶺組石英砂巖相對上升,中間石英砂巖下降。斷層面近于南北走向,傾角較大,河谷東側斷層面西傾,河谷西側斷層面向東傾,成一地塹構造,河谷本身位于地塹構造的中心部位。

  4、地質作用:

  (一)風化作用:指巖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由于溫度變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氣及生物等的作用下發生的機械崩解及化學變化過程。風化作用一般分三類:物理風化、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作用。

  (1)物理風化作用:在溫度的變化下,表層與內部受熱不均,產生膨脹與收縮,長期作用結果使巖石發生崩解破碎。

  (2)化學風化作用:巖石中的礦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以及水的作用下,常常發生化學分解作用,產生新的物質。這些物質有的被水溶解,隨水流失,有的屬不溶解物質殘留在原地。

  (3)生物風化作用:植物根素的生長,洞穴動物的活動、植物體死亡后分解形成的腐植酸對巖石的分解都可以改變巖石的狀態與成分。

  (二)河流作用: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 河流沉積作用主要發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處,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積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積只占搬運物質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暫時性沉積,很容易被再次侵蝕和搬運。

  (1)侵蝕作用:河流的侵蝕作用包括機械侵蝕和化學侵蝕兩種。河流侵蝕一方面向下沖刷切割河床,稱為下蝕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動力以及挾帶的砂石對河床兩側的谷坡進行破壞的作用稱為側向侵蝕,而河流化學侵蝕只是在可溶巖地區比較明顯,沒有機械侵蝕那么普遍。

  (2)搬運作用:河水在流動過程中,搬運著河流自身侵蝕的和谷坡上崩塌、沖刷下來的物質。其中,大部分是機械碎屑物,少部分為溶解于水中的各種化合物。前者稱為機械搬運,后者稱為化學搬運。河流機械搬運量與河流的流量、流速有關,還與流域內自然地理地質條件有關。

  (3)沉積作用:當河床的坡度減小,或搬運物質增加,而引起流速變慢時,則使河流的搬運能力降低,河水挾帶的碎屑物便逐漸沉積下來,形成層狀的沖積物,稱為沉積作用。

  (三)巖漿作用 :巖漿巖是由巖漿凝結形成的巖石,約占地殼總體積的65。巖漿是在地殼深處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揮發組分的高溫粘稠的硅酸鹽熔漿流體,是形成各種巖漿巖和巖漿礦床的母體。巖漿的發生、運移、聚集、變化及冷凝成巖的全部過程,稱為巖漿作用。巖漿作用主要有兩種方式:

  (1)巖漿侵入活動→侵入巖。巖漿巖主要有侵入和噴出兩種產出情況。侵入在地殼一定深度上的巖漿經緩慢冷卻而形成的巖石,稱為侵入巖。

  (2)火山活動或噴出活動→噴出巖(火山巖)在巖漿從上地幔或地殼深處沿著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殼形成侵入巖或噴出到地表形成噴出巖的過程中,由于溫度、壓力等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巖漿的性質、化學成分、礦物成分也隨之不斷地變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巖漿巖是多種多樣、千變萬化的,如基性巖、中性巖、酸性巖,還有堿性巖、碳酸鹽巖等巖類,也充分說明了巖漿成分的復雜

  八、實習總結:

  短短五天的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我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的認識,了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本次實習親眼見到了很多課本中描述過的地質構造以及巖石,學會了羅盤的使用方法,練習了利用地形圖使用后方交會法確定自己的位置,練習了通過讀地質圖來判斷當地巖層的年代、產狀等,深刻地感受了僅有課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實踐才能真正地將知識化為己用。本次實習真的收獲了很多,感謝兩位老師一路辛苦的教導。

  工程地質認識實習報告四

  一.前言

  (一)實習時間、參加人員及組織情況;

  2023年12月5日-12月9日,昆明理工大學XX學院資源勘查工程2011班全體28名同學在范柱國教授、院長助理呂建國、賈福聚博士、班主任郭君和趙虹5名指導老師帶領下前往大理、麗江實習,實習5天。 實習前期,由帶隊老師召開院、系領導參加的實習動員會,向學生講清野外實習的目的、要求及重要性,野外工作方法、實習區的基本情況及所能觀察的地質現象。

  學生根據老師的介紹,準備實習所需資料及儀器設備、個人生活用品。 由一名帶隊老師負責安排好后勤保障工作,預定車票、聯系住宿,為實習作出周密的準備。

  (二)實習目的、實習主要過程和實習內容;

  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地質現象觀察,結合室內理論學習所獲知識,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地質學基礎》課程的理解。

  通過野外對地球的外表特征、物質組成、各種地質作用和地質構造的觀察,一方面增加學生對地質工作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成為有用的“技能型”人才。加深拓寬學生所學基本理論知識,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培養學生了解地質工作的科學性,初步掌握野外地質工作基本方法和技能。通過對自然因素與人類活動的觀察分析,教育學生認識地質工作在社會經濟

  建設的重要性,加深對“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對即將從事 的專業熱情和責任感。

  實習主要過程:

  5號:下關—海東鎮—羅荃寺

  6號:下關—塘子鋪溫泉—天生橋—感通寺喜洲鎮—大理古城—下關

  7號:下——上關—劍川—白漢場—石鼓

  8號:石鼓—中興鎮—黎明鄉—中興鎮—石鼓鎮—麗江古城

  9號:麗江白沙跑花場—昆明

  實習內容:

  1.野外常見礦物:石英、方解石、正長石、斜長石、黑云母、絹云母、綠泥石、綠簾石、 石榴子石、輝石、角閃石、黃鐵礦、磁鐵礦、褐鐵礦等。

  2.三大類巖石

  (1)巖漿巖:橄欖石、輝長石、閃長石、花崗巖、各種斑巖、玢巖。

  (2)沉積巖:角礫巖、礫巖、砂巖、粉砂巖、灰巖、白云巖及過渡性巖石

  (3)變質巖:板巖、千枚巖、片巖、片麻巖、混合巖、大理巖、石英巖、變粒巖及過渡性巖石。

  3.各種外動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1)三大類巖石風化作用的特點

  (2)西洱河、金沙江等河流地質作用特征及演化現狀。側重觀察金沙江石鼓段

  河流的侵蝕、搬運、沉積作用特征,包括心灘、河漫灘、河流階地的觀察

  分析,長江第一彎的形成原因。下關天生橋的成因及演化。

  (3)蒼山東麓十八溪洪積扇,洪積裙及洪積平原。詳細觀察萬花溪洪積扇的形

  狀、坡度、組合與組構、水系特征、演化過程。在老師的指導下,分析斷

  裂活動與現代地貌的關系。

  (4)洱海形狀、面積、水深、水質、湖水的補給及排泄狀況、地質作用特征、成因及類型、演化特點。側重觀察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①洱海東西兩岸地質作用的特點②上關彌 蒩河三角洲③喜洲海舌、金陵島、觀音閣侵蝕與沉積特征,形成原因分析。

  (5)下關塘子鋪溫泉,在老師指導下,分析地下水(熱水、冷水)的生成及運 移與構造活動的關系。

  (6)玉龍雪山的冰川作用及冰蝕地貌

  (7)沿途觀察大理—麗江地區夷平面的變化情況。

  4.各種內動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1)向陽下奧陶統剖面觀察:巖性、古生物化石、巖層產狀、解除關系、沉積巖原生構造。 依據地層層序和巖層產狀分析褶皺特征。作向陽鄉上莊村下奧陶統第一段信手剖面圖。仔細觀察其中的小斷層特征:斷層破碎帶特征、兩盤運動方向等。

  (2)向陽、溫泉等地斷層的分析,詳細分析向陽斷層,要求:

  ①確定向陽斷層存在的證據

  ②確定向陽斷層的性質

  ③初步掌握描述斷層的方法:

  斷層產狀、

  斷層兩盤地層及巖性特征、

  斷層破碎帶特征等

  ④學會畫向陽斷層素描圖。

  (4)各種小構造的觀察。西洱河及石鼓鎮兩地變質巖系中線理、劈理、節理、 原始層理的鑒別和褶皺構造的觀察。詳細觀察江風寺附近片麻巖中的兩組節理

  (5)

  上莊村下奧陶統第一段中輝綠巖脈的觀察。輝綠巖脈出露的形態、產出特征與圍巖的接觸關系、侵入時代等。

  (6)點蒼山和石鼓鎮變質巖系的巖石類型、變質程度、變質類型及原巖分析, 側重石鼓鎮附近公路旁下泥盆統變質巖剖面的觀察。

  (7)

  大理三塔寺、麗江古城地震遺跡的觀察。參觀國家地震局滇西地區地震預報試驗場。

  5工程地質及環境地質

  ①大保公路西洱河段地質災害及防治工程。邊坡的穩定性分析、邊坡護理方法。

  ②莫殘溪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規劃、設計的問題。

  ③引洱入賓工程等自然生態旅游區開發中的環境地質問題。

  6.地質工作方法的初步培訓

  (1)地質羅盤原理及使用方法,巖層產狀的測定、定向、定點學習。

  (2)地層層序劃分基本方法及信手剖面的作法。素描圖要求和格式。

  (3)標本的采集和整理。

  (4)地質現象的記錄方法和格式

  (5)野外及室內資料的搜集和整理。

  (6)地質認識實習報告書的編寫。

  (三)實習區地理概況(附實習區交通位臵圖)

  大理-麗江地區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貴高原與青藏高原的交接處,橫斷山系或三江流域中段,

  特提斯-喜馬拉雅構造域東南部弧形構造轉折出,崗瓦納古陸與

  亞歐大陸的拼合帶的邊緣,也是揚子準地臺與滇西地槽褶皺帶交接區 (此處附圖交通圖片) 二、區域地質概況 (一)區域地層

  大理洱海周緣地層發育,從元古界到新生界除部份系、統、組缺失外均有出露,元古界蒼山巖群和溝頭箐巖群分布于西部點蒼山一帶,呈北北西向展布,為一淺至深變質巖系。下古生界下、中奧陶統、志留系主要分布于海東向陽地區,下、中奧陶統由一套瀉湖、濱海相-陸棚邊緣相碎屑巖組成(缺失上奧陶統),志留系由一套陸棚邊緣相-臺地相碳酸鹽巖組成。 上古生界泥盆、石炭、二疊系均發育,主要為臺地-深海盆相碳酸鹽巖及玄武巖,大多出露于洱海之東。中生界三疊、侏羅、白堊系,以紅色陸相地層為主,部分為煤系,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區。新生界見有上第三系上新統和第四系出露,前者為一套裂隙型噴發式噴出-溢出產物,分布于云浪村、挖色兩地,受斷裂控制,后者為一套洪積、沖積、湖積和冰磧物,主要分布于洱海東部的烏龍壩,點蒼山的東坡。

  (二)區域構造

  大理實習區位于揚子準地臺與三江褶皺系之結合部位,根據區域沉積建造、巖漿活動、變質作用、成礦作用、構造層次及構造形跡、地形地貌特征,該區以洱海深大斷裂為界,劃分為東、西兩個構造區 1.東部構造區

  東部構造區泛指洱海斷裂以東的向陽、挖色一帶地區。區內廣泛分布著古生界海相沉積巖層,巖性以碎屑巖、碳酸鹽巖和基性火山巖為主,間有硅質巖,上覆以中生界紅色碎屑巖。 中生代末期燕山運動,促使上述地層褶皺,復經喜山運動進一步復雜化,再經近期外力地質作用的塑造而顯露當今外貌。

  1)褶皺區內褶皺軸向多為北東及北西向,呈兩組分布,普遍被不同性質、不同方向 的斷層破壞前者以早期褶皺為主,在華力西晚期已確立其雛型;后者主要與洱海斷裂帶晚期構造活動關系密切。現以向陽復式背斜說明之。 (此處附圖構造圖)

  向陽復式背斜位于洱海斷裂之東,軸線呈北北西向,南起五福山、經向陽北抵康廊,軸長大于70公里,由于第四系的掩蓋和斷裂活動的影響,致使褶皺形跡比較零碎,多有弧形彎曲。背斜核部主要由下奧陶統向陽組第一、二段組成,向陽組第三段至第六段、中奧陶統迎風村組、下志留統湖西組則分居兩翼,東翼保存較好,西翼為斷裂破壞及第四系堆積物掩蓋。兩翼次級褶皺發育,次級褶皺的軸線方向與主背斜軸向總體一致。兩翼地層傾角40°~45°,基本對稱,樞紐呈北傾或近于水平。因此,為一樞紐波狀起伏的直立復式背斜。另外,在洱海斷裂東側,第四系下更新統松毛坡組也有褶皺存在,說明該區挽近時期仍有較強的活動。 2)斷裂

  區內裂斷發育,主要有北西向及北東向兩組。其中北西向斷裂,主要分布在洱海斷裂的東側, 并與之有成生聯系,有較強的晚期活動。北東向斷裂與相應方向的褶皺關系密切,可能同屬華力西晚期的構造形跡,但其后又繼續活動,并部分錯移了北西向構造形跡和喜馬拉雅期早期的中酸性斑巖體。斷裂性質以逆沖斷層為主,部分斷裂在挽近時期有向張扭性轉化的趨向。現已向陽斷裂為例說明向陽斷裂出露于和山頂西坡,走向北北東至北北西,呈弧形轉折,地貌表現為 沖溝,斷層面傾向250°-325°,傾角78°-82°,上盤為上志留統五福組地層 (此處附圖靶場斷層)

  (S3w),下盤為下奧陶統向陽組(O1X)地層.斷層破碎寬度10-15米,構造角礫巖發育,可見少量斷層泥.向陽組粉砂頁巖有小褶皺,據局部斷層段分析,為一高角度斷層,具有張扭性特征. 2.

  西部構造區

  泛指洱海斷裂以西的蒼洱一帶地區。該區經歷了多旋回的長期活動,現今所見以晚期構造形跡為主,區域構造線方向呈北西或北北西。點蒼山變質帶與周圍中、古生界呈斷層接觸關系,其地貌景觀拔地而起,仿若鶴立雞群,呈一巨大推覆體映眼簾,內部為一背形構造格局。洱海盆地呈北北西向展布于蒼山東緣,為一走滑拉分盆。從山巔到盆地高差達2000米,反映了現代地殼運動表現為強烈差異性抬升之中。 1) 褶皺

  該區褶皺發育,古老的褶皺形態,由于多次構造疊加、改造已難恢復,但見局部呈東西向的緊閉褶皺殘跡存在。后期的疊加褶皺軸向則以北東或北西向為主,尤以北西向發育,但多為次級揉皺。表明該區區域構造應力場的主壓應力方向由南北向向北東-南西方向的轉變。這種多期的疊加褶皺,在大理石工藝品中比比皆是,使之呈現出美麗的花紋。 2). 斷裂

  區內斷裂發育,以北北西向為主,北北東向次之。前者以壓扭性斷裂結構為主,后者則以張扭性平移斷層為主。蒼山東麓多級沖(洪)積扇、臺地、辮狀“V”型河谷、發育于西洱河“V”型河谷兩側的多級階地、第四紀沉積物褶皺和斷錯、大理三塔寺地震遺跡、泉眼呈帶狀展布、洱海東西兩岸夷平面與剝蝕面的差異等都表明該區新構造運動強烈,為紅河斷裂帶活動最強的地段,從而也形成了洱海對照性極強的現代地貌。 3).

  大理斷陷盆地主要分布于蒼山以東,東側為洱海水域,西側為第四系堆積物掩蓋,為新第三紀上新世以來拉張斷陷形成的盆地,走向北北西,長約50公里,長度比為4:1,盆地大致以洱海斷裂為東界,鄧川-大理斷裂為西界,第四季堆積厚度達2000米,挽進時期以來,胡盆面積日漸縮小,表明湖盆已日漸走向更年期. 3

  .區域邊界斷裂

  1).洱海斷裂

  呈北北西向縱貫全區,為紅河斷裂帶北段中一條代表性斷裂,區內全長60余公里。該斷裂深切基底,對兩側的古地理、古生物和沉積建造均有明顯的控制作用,也控制了洱海的東邊界,使洱海東岸成為山水相連的基巖陡壁,不發育沖積扇和“海岸”過渡帶。洱海斷裂既是揚子準地臺與三江褶皺系的區界,又是橫斷山脈與云貴高原的分界線,形成于晉寧運動后期, 其后歷經多次構造活動至今。燕山運動時期以來,斷裂除具升降差異運動外,還表現有水平運動的跡象,漸新世35~22Ma期間呈左行走滑,第四紀以來以右行走滑為特征。 2)

  西洱河斷裂

  總體呈近東西向延伸,為洱海深大斷裂派生之次級構造,實習區東界斷裂。斷層面多向南傾,

  傾角50°~60°,北盤為下元古界,南盤為中生界。該斷裂河谷地貌(呈“V”型谷,并發育多級階地)及斷層崖,緊靠斷裂帶在下關塘子鋪處的次級斷裂帶上有高溫熱泉涌出,表明斷裂現今仍在活動。長期以來,該斷裂活動以逆沖為主,兼有少許左旋分量。 3)

  大合江斷裂

  大合江斷裂呈北西向延伸,全長40余公里,為實習區西界斷裂.斷層面傾向南西,傾角50°-80°,東盤為下元古屆,西盤為上三疊統,為一東盤逆沖之壓扭性斷裂結構面,具多期活動特點,挽近時期表現為右旋走滑性質。

  (三)區域巖漿巖

  巖漿巖或稱火成巖,是由巖漿凝結形成的巖石,約占地殼總體積的65%。巖漿是在地殼深處或上地幔產生的高溫熾熱、粘稠、含有揮發分的硅酸鹽熔融體。是形成各種巖漿巖和巖漿礦床的母體。巖漿的發生、運移、聚集、變化及冷凝成巖的全部過程,稱為巖漿作用。一般來說,巖漿巖易出現于板塊交界地帶的火山區。根據巖漿作用可把巖漿巖分為侵入巖和噴出巖 .

  1、侵入巖

  本次實習可以在觀察路線

  1中觀察到五福山巖群侵入巖體:

  五福山巖群主要出露于五福山-海東向陽一帶,所見巖體規模較小,呈巖株、巖枝、巖墻、巖脈狀產出,與古生界之不同地層呈侵入接觸。巖性為輝長輝綠巖、輝綠巖,輝長輝綠結構、輝綠結構、塊狀構造。礦物成分為斜長石57%,普通輝石35%,石英1%,鈦鐵礦+磷灰石 3%。巖體屬晉寧期之產物。

  2、噴出巖

  區內二疊紀火山巖,集中分布于挖色-雙廊-桂平一線以北,南起彌渡,北抵鶴慶,出露面積169km2,共分為四個巖性段(表1)。巖性以玄武巖為主,火山碎屑巖(凝灰巖、火山角礫巖)次之。斑狀結構、火山凝灰結構、火山角礫結構、致密塊狀構造、杏仁狀構造、角礫狀構造。從巖石組合特征來看,區內二疊紀玄武巖噴發期次可以劃分為一個完整的噴發旋回,兩個噴發亞旋回,從下向上由海相噴發轉為陸相噴發,巖類則有由基性―中性―酸性的演化趨勢。

  (此處附圖海東鎮新手剖面)

  三、大理-麗江實習區不同成因類型巖石的野外識別

  (一)沉積巖(以大理海東地區碳酸巖、碎屑巖為例說明)

  沉積巖是在地殼表層常溫常壓條件下,由風化產物、深部來源物質、有機物質及少量宇宙物質經過搬運、沉積和成巖等一系列地質作用而形成的層狀巖石. 沉積巖主要包括:白云巖、石灰巖、砂巖。礫巖、頁巖、硅質巖等; 按組成沉積巖的組分的大小、形狀和排列方式,不同巖類又可分為碎屑巖結構.土巖結構.碳酸鹽巖結構.火山碎屑巖結構等。

  1、碳酸鹽巖

  碳酸鹽巖在地殼中的分布僅次于泥質巖和砂巖,約占沉積巖總面積的20%。 碳酸鹽巖是很有價值的礦產,廣泛用于冶金、建筑、化工、農業、醫藥等方面。孔隙和裂縫發育的碳酸鹽巖也是地下水的重要含水層;廣泛分布于大陸表面的碳酸鹽巖對工程建設、國防施工、旅游事業等均有重要意義。 碳酸鹽巖是以鈣、鎂碳酸鹽礦物為主組成的沉積巖。在下關洱海東岸,羅荃寺北東60○ 300m的湖邊觀察,對湖岸基巖敲打分析,并得到指導老師資料,確定此基巖屬于S3W(下志留系五福組)白云質灰巖。 S3W(下志留系五福組)白云質灰巖,呈灰白色,塊狀,主要礦物是方解石。具有可溶性,由于洱海湖水的侵蝕、洗刷,形成有湖蝕崖、湖蝕洞和湖蝕平臺,基巖巖面上發育有較多的孔洞應屬于湖水侵蝕所致。湖蝕崖、湖蝕洞,是湖岸節理發育,湖水順節理侵蝕,足量的湖水與碳酸鹽巖反應,使裂隙變大所致。在侵蝕過程中,形成一些碎屑角礫巖在湖岸沉積。 在塘子鋪溫泉,有泉華臺地,經分析屬鈣華。位于溫泉度假村前,長約8-1m,CaCO3為主要沉積物,呈白色,因受雨水泉水的沖蝕及化學作用形成各種大小不一的孔洞,并發育鐘乳石、石筍和石柱。

  2、碎屑巖

  碎屑巖是由母巖機械破碎產生的碎屑物質經過搬運、沉積及壓實膠結等作用而形成的巖石。 實習地區的碎屑巖主要屬陸源碎屑巖, 主要由碎屑物質、化學物質和雜基三部分組成。根據碎屑顆粒的大小,可以把碎屑分為三類:(1)粗碎屑巖——礫石、角礫巖(碎屑直徑在2mm以上)。(2)中碎屑巖——砂巖(碎屑直徑2-0.0625mm)。(3)細碎屑巖——粉砂巖(碎屑直徑0.0625-0.0039mm).向陽村2公里山溝,向陽斷層斷層破碎帶存在斷層泥、黃色泥質粉砂巖和棱角狀角礫巖,向陽村地層巖性觀察點,有黃褐色長石石英砂巖。長石石英砂巖是石英砂巖和長石砂巖之間的過渡類型。含有長石、綠簾石、角閃石、絹云母、綠泥石,碎屑的粒度較粗,為中-粗粒,顏色為黃褐色。中厚層狀。產狀:2830∠250。 發現三葉蟲化石和其它一些種類的化石,但是少有完整結構,推測是由于化石在沉積時,海水較為動蕩,應是沉積于濱海。 (二)變質巖(以大理西岸蒼山群為例說明)

  變質作用是各種巖石(沉積巖、巖漿巖、變質巖)基本上在固態下受到內動力地質作用,發生礦物成分和結構、構造的變化而形成一種新巖石的過程。遭受變質作用而變成的新巖石,稱為變質巖。 影響變質作用特點的因素很多,習慣上將原巖特點作為內部因素考慮,而將 與地質環境密切相關的物理化學條件,主要是溫度、壓力、活動性流體和時間四個因素作為控制因素。因為這四個因素的變化,可以顯著的影響變質作用的強度、范圍和產物,進而決定變質作用的類型。 根據變質作用發生的地質環境、變質因素的組合關系及變質產物的征,將變質作用分為接觸變質作用、氣-液變質作用、動力變質作用、區域變質作用和混合巖化作用等幾種基本類型。實習過程中,主要接觸了大理西江風寺地區的片麻巖(區域變質作用)和長江第一彎石鼓群的片巖(區域變質作用)、板巖(接觸變質作用)。

  3、片麻巖、片巖

  區域變質作用是在較大區域內發生的、由一種因素為主或多種因素共同起作用的復雜變質作用。區域變質作用常與強烈的構造運動有密切的關系,并伴隨有大規模的形變、巖漿活動和混合巖化等作用。熱量來源除構造運動的動力熱能和巖漿熱能外,主要的是從地幔上升的熱流。 江風寺眼球狀的片麻巖,灰白色,片麻狀構造,有條紋,眼球狀的排列大致與條紋平行。主要成分為綠石,有硅質條帶,黑白云母條帶,眼球體主要為正、斜長石。屬深度變質巖。巖層產狀:990∠210。兩組節理:1720∠510,740∠250。 片巖特征是具有片理構造,是常見的區域變質巖。原巖已經全部重結晶,由片狀、柱狀和粒狀礦物組成。長江第一彎石鼓群的片巖主要是綠泥黑云片巖,主要成分是綠泥石和黑云母,具有片狀構造且定向性很好。

  (三)巖漿巖(以大理海東巖脈與劍川盆地周緣玄武巖為例說明)

  巖漿是在巖石圈深處或軟流圈內形成的粘稠熔融體。其主要成分為硅酸鹽并含有較多的揮發分。巖漿從源區向巖石圈淺處賀冷凝成巖的過程,稱為巖漿的侵入作用。巖漿噴逸出地面及其冷凝成巖的過程,稱為噴出作用或火山作用。侵入作用和噴出作用統稱為巖漿作用. 實習時,在向陽村東地層巖性觀察點觀察到輝綠巖脈;在洱源——劍川公路旁,劍湖附近,觀察了玄武巖。 1、輝綠巖脈

  輝綠巖是最常見的侵入巖之一,常呈塊狀,有時則由深色礦物和淺色礦物分別相對集中形成相間的平行帶狀構造,對于這種構造,有人認為是巖漿就地進行結晶重力分異作用礦物堆積形成的,故又稱這類巖石為堆晶巖。 向陽村觀察點的輝綠巖,粒度較細,以長石和輝石為主,具有輝綠結構特點——巖石中的斜長石和輝石顆粒大小相近,但斜長石明顯的比輝石要自形些,往往在自形的板狀斜長石組成的三角形孔隙中充填著一粒他形輝石。這種結構常見 于巖體邊部或較淺的侵入體中,因之其形成可能與巖體侵入時壓力減低有關。 觀察點處輝綠巖與圍巖不整合接觸,呈斜交。 2、玄武巖

  玄武巖屬噴出型巖漿巖,巖漿噴出地面后冷凝結晶成巖。 觀察新敲打的洱源——劍川公路旁劍湖附近玄武巖巖面,玄武巖為灰黑色細粒致密的巖石,隱晶質結構(由于結晶較快,冷凝不好,結晶體不能分辨礦物質大小),塊狀構造,易風化,巖體表面有風化現象. 巖漿含有的揮發組分揮發,有氣孔構造,氣孔或圓或橢圓或不規則狀,或多或少,或稀疏散布或密集存在,有時呈帶狀出現。附近,發現有的孔被方解石、斜長石等填充,出現杏仁構造,敲打了一塊瑪瑙。玄武巖的研究有重要意義:有些銅礦與玄武巖有關。另外,冰洲石、瑪瑙和鈷土礦也產于玄武巖中。玄武巖還是很好的鑄石材料。可成為一些油氣田的底層和蓋層。 四、大理-麗江實習區典型地質作用

  (一)風化作用(以劍川盆地南緣玄武巖風化剖面說明)

  洱源——劍川公路旁劍湖附近玄武巖,巖漿含有的揮發組分揮發,有氣孔構造,有利于風化作用的進行。形成了較明顯的風化殼。上部是一層近3m的土壤層,長有茂密的樹木和雜草植被;向下是一層不含腐殖質的殘積層,由一些土質碎屑等組成;經玄武巖的風化碎屑物、 半風化基巖過渡到玄武巖基巖。這里較完整的風化殼,給我以其感性的認識,加深了對其基本結構的理解。

  (此處附圖玄武巖風化殼剖面、實景圖) (二)河流地質作用 (以西洱河、蒼山十八溪、金沙江地質作用及古金沙江河道地質特征和彌苴河河口沉積作(三角洲)、黎明大型斜層理、黎明格子村五級階地為例說明)

  河流是最活躍的地質動力,是最強烈的外動力地質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統稱為河流地質作用。 1.河流的侵蝕作用 從高向低,以自身化學動力和機械動力,以攜帶泥沙、礫石作工具,不斷地破壞河床的過程, 稱為河流的侵蝕作用。滇西地區一條重要的河流——西洱河,也是洱海的唯一出口。在其江風寺段,觀察到一座“天生橋”。其形成,是由于地殼抬升,西洱河發生溯源侵蝕,巖石 體下部巖石被掏空,形成一個石洞,洞未塌,形成了“天生橋”。 (天生橋附圖) 2.河流的襲奪

  長江第一彎的成因是相當復雜,石鼓地區的主構造線呈北北東方向,斷裂構造發育,這對河谷的轉折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地質學家認為,金沙江170萬年前開始改道,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云南地殼抬升,又因為古長江溯源侵蝕,襲奪了金沙江水,使得金沙江在石鼓來了一個大轉彎,形成有名的“長江第一灣”。 (長江第一灣)

  3.河流的山口沉積作用

  蒼山十八溪中的莫殘溪攜帶著蒼山上大量山石碎屑物質,流出山口,因地勢變得開闊而平緩, 水流不再受山谷的約束,溪水的動能迅速降低,導致碎屑物按機械沉積分異作用快速沉積,在山前地帶堆積成洪積-沖積扇。 山口附近為粗大的礫石及砂,有片麻巖、大理巖、片巖、綠石等,磨圓度較差,是扇頂相沉積。往外堆積體展寬,沉積物質相對變細,砂夾礫石,磨圓度稍好,剖面有層狀特征,是扇形相沉積。離山口更遠的地方扇形堆積體的邊緣地帶, 沉積物更細,為細砂及粉砂,是扇緣相沉積。形成面積廣闊的洪積平原。 4.河床、漫灘沉積

  (二元結構剖面附圖、情景圖)

  床內由于水流較急,只有較粗的礫石、粗礫才能沉積下來,隨著凸岸的遷移而擴展,是為河床沉積。在洪水期溢出河床的渾濁河水,其流速比河床內的流速低,攜帶的細碎物質就沉積在河漫灘上,是為漫灘沉積。 由于河流的側方侵蝕和河床的側方遷移,原來的河床可逐漸變為河漫灘,因而河漫灘沉積的下部基本上由早期的河床相沙礫構成,具有傾斜層理;上部為河漫灘沉積,以砂和粉砂為主,層理近于水平。河流沉積的上述組合稱為沖積層的二元結構。長江第一灣,由于金沙江在此處的單向環流作用,石鼓鎮處凹岸被侵蝕,侵蝕物質在凸岸堆積,發育了在河流凸岸堆積形成的新月形堆積體——邊灘。 (公園遠景)

  5.河口沉積作用

  彌菹江從蒼山流入洱海,攜帶這一地區的紅土及蒼山上的碎石,在河口段河水與海水相互作用的地帶,被搬運的較粗碎屑在河床內大量沉積,在河漫灘上為細碎屑沉積,形成江尾三角洲。 江尾三角洲同喜洲海舌呼應,推測可能連接上,把洱海一分為二,會加速洱海的消亡。 為解決這一問題,源頭進行生態治理,減弱水土流失,使江中含砂量降低。 (三)湖泊地質作用(以洱海地質作用為例說明)

  1.洱海的地質作用 由于湖盆兩側新構造運動的強度和幅度具有明顯差異,蒼山東麓斷裂垂直差異活動明顯,洱海斷裂相對較弱,使得湖盆西側和東側結構不對稱,呈現西岸陡,東岸相對較緩的特點。加之氣候冷暖的變化和近代人類活動影響,致使洱海在不同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的地質作用具有明顯的差異。

  2.洱海東岸的剝蝕作用 (塔附近的遠景圖)

  在洱海東岸,湖水受下關西南風的影響形成波浪,湖浪沖擊和磨蝕東岸,形成了湖蝕洞穴、湖蝕凹槽、湖蝕岸等湖蝕地形地貌。隨著剝蝕作用的加強,湖蝕岸垮塌后退,形成湖蝕平臺。湖蝕平臺微向湖心傾斜,且有湖岸基巖碎屑堆積。在湖岸基巖上見有大小不等的由湖水溶蝕作用形成的小溶溝。湖蝕作用使巖石表面多孔,湖蝕崖近地面部位顏色發白,侵蝕作用較強烈;湖蝕平臺上有未膠結的礫、石,松散結構沉積。 3.洱海西岸的沉積作用(喜洲沙咀)

  蒼山強烈隆升,快速剝蝕,為洱海西岸快速堆積提供了豐富的碎屑物質,在蒼山十八溪和洱

  海湖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從山前緣帶向下到湖盆呈NNW向帶狀分布的洪積扇、老扇三角洲、現代扇三角洲平原和近岸水下扇沉積。沉 積區地貌以喜洲沙咀甚為有名。

  (四)冰川地質作用(以玉龍雪山的冰川地質作用說明) 第四紀以來,大理-麗江地區出現過多次冰川活動,其中晚更新世的麗江冰期和大理冰期在地形地貌、沉積物特征及生物種群的變化等方面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麗江冰川是發生晚更新世早期(10-20萬年)的一次山岳冰川,推測其雪線高度為3500~4000m,在中甸、麗江等地區可觀察到各種冰川特點及古冰川遺跡,如角峰、刃脊等水蝕地貌和冰磧礫石等冰磧物。

  在麗江冰期和大理冰期之間為下關間冰期,大理冰期之后為現代間冰期。玉龍雪山與哈巴雪山在海撥約5000m左右的雪線以上,冰雪終年不化,白雪皚皚,加上海拔約4200m以上有季節性積雪,形成了現代冰川,可以觀察到冰雪覆蓋著的各種冰川地貌,如冰斗、角峰、刃脊、槽谷(“U”形谷)、冰蝕湖。本世紀末,隨著全球大氣環境效應的影響,冰川在不斷退縮。

  (五)地下水地質作用(以塘子鋪溫泉為例說明)

  1.機械沉積作用

  地下水的機械沉積作用主要是地下河流達到平緩、開闊的地帶,使地下水的流速降低,水動力減小,其攜帶的機械搬運物便沉積下來。溫泉泉口處,堆積有砂礫、粘土。與地表流水相比,其地下水機械沉積物的磨圓度、分選性都差。其堆積或角礫巖是由礫、沙、泥形成的混合堆積。

  (附圖溫泉 表面東西) 2.過飽和沉積

  過飽和沉積是地下水化學沉積的一種最普遍的形式。地下水在運動過程中,由于溫度、壓力的變化,通常是地下水流出地表,因壓力降低導致CO2的逸出,地下水中的溶解物產生過飽和,使搬運物沉積下來。

  (六)構造地質作用(以向陽斷層、千龜山、石鼓至濰西公路 56公里界碑處小型褶皺為例說明) 1.斷裂構造

  此區斷裂發育較多,現以向陽斷裂為例說明之。向陽斷裂出露于合山頂西坡,向北北東至北北西,呈弧形轉折,地貌表現為沖溝,斷層面傾向250°~325°,傾角78°~82°,上盤為上志留統五福組地層(S3w),下盤為下奧陶統向陽組(O1X)地層。斷層破碎帶寬10~15米,構造角礫巖發育,可見少量斷層泥。向陽組粉砂頁巖見有小褶皺,據局部斷層段分析,為一高角度正斷層,具有張扭性特征。麗江拉市海東緣發育有第四系中小斷層。 (附圖向陽斷層) 2、節理構造 千龜山發

  育了兩組節理, 然后又經過泥 裂和球形分化 形成一個個像 烏龜一樣的形 態,

  烏龜又像朝

  著一個方向爬 去,

  又稱千龜向 陽。

  3.褶皺構造

  石鼓至維西公路56公里界碑處,發育著泥盆系灰巖褶皺構造,核部中層狀 19 灰巖,軸面直立,樞 紐水平。 南東翼傾角 35

  °,北西翼 42 °。

  (七)地震地質作用(以大理三塔、麗江古城地震遺跡為例說明)

  地震是構造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也是地球內部存在巨大能量的證明。大理-麗江地區的地震(構造地震)活動水平相當高.另外,該區地震活動在一定時間內,具有相對的固定性.既大多數歷史資料地震多發區,也是現今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區. 五、大理-麗江實習區地質資源

  (一)礦產資源(以大理之大理石等為例說明)

  本區經過多旋回成礦作用,形成了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礦產有大理巖(石)、銅、鉛、鉬、鉑、鈀、金、銀、銻等。現以大理石為例說明如下:大理石盛于產蒼山群變質巖中,由于它色澤美麗而著名于世。我國大理石的名稱也來源于此。由于它天然美麗的彩色花紋及精工的雕刻加工,大理工藝品,早已聞名中外銷路日廣。其開采歷史已千年有余,按加工石料的顏色不同分為彩色花石、水花石及漢白玉三類,以彩花石制作的工藝品最為暢銷。 大理石原是含泥質條帶的中至細粒石灰巖經區域變質而成。變質和變形中,發生強烈揉皺和斷裂,呈現各種彎曲、錯動圖像,因屬深層變質變形,鑲嵌適度,未出現裂紋。泥質條帶經變質作用而形成角閃石,綠泥石及各種云母等,從而呈現黑、綠、棕、紅等色彩,構成色彩艷麗,波狀起伏的花紋圖案,類似仙水畫。目前開采的大理石,結構均勻,磨光性好,透光性強,含影響質量的石英,黃鐵礦小于1%,整體性能好,大塊切割不易破碎,是良好的工藝石料及建筑石材。

  (二)地下水資源(以塘子鋪溫泉為例說明) 1.下關塘子鋪溫泉

  該泉位于西洱南之塘子鋪,距下關市約2.5km。熱泉水出露于西洱河支流的東側溝壁,泉眼數十個。水溫高達76℃,流量為1200m3〃d-1,其流量和水溫都較為穩定。礦化度為1.0 ,泉眼口附近有鈣華沉積,呈魚鱗狀。巖壁孔隙水滲透而析出白色粉末,呈白色菊花狀、 花瓣狀,成分為芒硝。另外還見有藍色的膽礬,黃褐色的黃鉀鐵釩及深綠色的含Ni、Cr 礬類,屬典型陸相熱水沉積作用。 熱泉處于西洱河近東西向大斷裂帶的南側,泉眼位于北東向次級斷裂帶上,加之有利的地形條件,因而從溝壁沿裂隙紛紛涌出,該泉屬深層熱水沿斷裂帶排出。蒼山變質巖中構造裂隙水滲入地下,受深部地溫加熱,變成熱水,由于構造 裂隙水的不斷下滲,具有承壓水的性質,熱水勢必沿西洱河斷裂帶上升,并沿分支次級斷裂排出。從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下關塘子鋪溫泉從其溫度上看屬熱泉,從化學組成上看屬

  HCO3-Na型的重碳酸泉,從其水流的壓力上看屬于上升泉,從其成因上看屬斷層泉。區內地下熱水資源十分豐富。

  (三)地質旅游資源(以大理、黎明、麗江地區為例說明)

  大理-麗江地區旅游地質資源非常豐富,按地質景觀的成因,可劃分為:構 造成景地質景觀、侵蝕成景地質景觀、巖溶成景地質景觀、冰川成景地質景觀。 按成景的主導因素,可分為:地質構造景觀、典型(地層)地質剖面景觀、巖石 礦物景觀、冰川地質景觀、流水湖泊地質景觀、古人類文化地質景觀、地震地質 景觀。按其成景規劃,可劃分為:宏觀型地質景觀、微型-超微型地質景觀。按 其開發利用形式不同,可劃分為:觀賞性旅游地質資源和商品性旅游地質資源。 這些旅游地質景觀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科普性。

  (四)水電資源(以金沙江、西洱河水利發電為例說明)

  金沙江是一條發育在高山深谷中的河流,水流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中、下 游河段,是我國擬建中的大小水電基地之一。因其經流豐富,四季流量均勻,水 能豐富,交通條件好,距負荷中心不算太遠,人煙稀少,淹沒損失很小,干流上

  優越的水電壩址較多,水能利用充分,特大型水電站集中,技術經濟指標優越等,它將成為我國近期擬將開發、建設的重要能源基地。金沙江水電開發具有巨大開 發潛力、顯著的經濟效益和廣闊的開發應用前景。

  西洱河是洱海的唯一天然出水河道,全長22km,天然落差610m。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利用洱海調節水量,分別興建了四級高水頭引水式梯級電站,總裝機容量22.5萬kw,解決了滇西地區的用電問題。但隨著電站的運行,出現了許多原設計中沒預見到的問題,如湖水人為急劇下降,導致局地小氣候的變化,地下水平衡體系的破壞,造成環境惡化,人為加速洱海消亡。因此,在利用西洱河水能資源的同時,應充分考慮其環境效應與可持續發展。

  六、大理 -

  麗江實習區主要地質災害

  (一)崩塌(以石鼓-黎明公路石鼓段為例說明)

  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向下傾倒、翻滾的地質現象。產生在土體中的崩塌稱土崩;產生在巖體中的崩塌稱巖崩;規模巨大、涉及山體崩塌的稱山崩。 崩塌是在特定的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和地質構造是崩塌的物質基礎;降雨,地下水作用,振動力,風化作用以及人類活動對崩塌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崩塌常使斜坡下的農田、廠房、水利水電設施及其他建筑物受到損害,有時還造成人員傷亡。鐵路、公路沿線的崩塌則阻塞交通、毀壞車輛,造成行車事故和人身傷亡。

  (二)滑坡(以大保公路江風寺邊坡治理為例說明)

  建設大保公路,人工切坡形成高陡臨空面,破壞了坡體的自然平衡條件,在自重力的作用下, 極易沿軟弱結構面產生應力松馳,逐漸形成整個坡體的下滑條件。如果雨量增加,滑體中的動水壓力激增,則誘發滑坡體滑動。江風寺旁人工進行了加固處理。為了防止土體滑坡和坍

  塌,采用擋土墻加以支擋,常修成臺階式,并在其頂部修筑排水溝,防止水進入邊坡內,造成滑坡。

  (三)泥石流(以莫殘溪泥石流為例說明)

  泥石流是山區常見的物理地質現象,它是一種有較高密度,飽含砂、礫的固液氣三相流體,暴發突然,速度快,來勢兇猛,破壞力大的地質災害。

  1.泥石流形成的條件

  蒼山地區屬亞熱帶氣候區,干、雨季節分明,雨量充沛而又集中,一次降雨量最高可達89.2mm ,眾多的泥石流溝谷,當雨季來臨時,形成洪流,從而為泥石流產生和運移,提供了激發條件和水動力條件。由于新構造運動的影響,點蒼山強烈抬升,形成巨大的地形反差,山坡陡峻, 平均25°~35°,“V”型河谷發育,河床坡降大,河流流速較快,沖刷(底蝕、側蝕)、搬運能力強。具長期活動的紅河深大斷裂帶穿過本區,不同方向的斷裂發育,使得區內,地震活動頻繁,點蒼山東坡的巖石(巖體)完整性極差,肢離破碎,風化強烈,形成坡積物, 從而為泥石流提供充足的物質來源。除上述因素外,近代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如山坡上采大理石,山坡下采石灰石,旅游開發——“玉帶路”等,都嚴重破壞了生態地質環境,從而也加重了泥石流災害。

  2.泥石流防治工程

  據史料記載,莫殘溪清咸豐元年(1851.6.20夜),發生大規模泥石流,觀音堂閣南廂房及花園都被沖毀。五十年代后,幾經整治,于1991年修筑了護岸壩、攔擋壩,結合生物工程措施,有效的控制了泥石流的發生。 (1)護岸壩:

  莫殘溪溝槽發育在很厚的新老泥石流堆積層上。由于溝床比降大,水流沖蝕作用強烈,溝岸坍塌和溝床下切嚴重,從而成為泥石流固體物質的重要來源。莫殘溪共設計了4座護岸壩,壩高4~10m。

  (2)攔擋壩:

  莫殘溪中的攔檔壩采用的是透水型攔擋壩。透水型攔擋壩是用于泥石流防治的一種新型建筑物,它能有選擇的攔蓄泥石流中的粗大顆粒,排走碎屑、泥漿和流體中的自由水,使進入庫內的泥石流被很快疏干,實現水土分離。從而很好地起到固沙防泥流的作用.

  (四)地震(以大理三塔、麗江古城地震遺跡為例說明)

  1925年發生的大理7級地震和1996年發生的麗江7級地震分別位于洱源-彌渡地震帶和麗江-劍川地震帶上。在時間上,地震活動表現為活躍期和平靜期交替出現的規律。因此,我們應該做好地震的預防與防御工作,包括: 1.地震監測臺網的現代化建設; 2.深入開展地震調查與基礎理論研究; 3.完善地震災害的工程防御措施; 4.提高城市綜合抗震能力. 七、實習后的感想

  這次實習歷時五天,但我們確實學到了不少知識,開闊了不少眼界。地質行業雖然艱苦但也樂趣無限,在這次實習過程中,培養了我吃苦耐勞的精神,告訴我團結協作的重要性,為日

  后學習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怎樣將課本中的知識有效地在實踐中應用,理論與實踐如何結合在一起,如何處理各種問題,這些能力將是我最大的收獲。實習老師寶貴的經驗也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為日后的地質找礦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室內完成報告的生活 緊張、充實,期間我學會了對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綜合運用,提高了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對地質工作的方法有了基本把握,并通過實踐對AUTOCAD的基本操作有了基本的了解。這些工作促進了我的動手能力,讓我受益匪淺!

  各位實習指導老師淵博的知識、高尚的人格讓我受益匪淺。這些都將是我以后的工作和學習的財富,使我終生受益。地質工作與整個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聯系。地質事業雖然艱苦,但意義重大。我為自己從事地質工作而感到萬分自豪! 這次實習,范教授等老師對我們的實習認真負責,對于我們不懂的地方進行了細心指導和熱心的幫助,使我們在這次實習中,學到了許多專業知識和經驗,在此,對五位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由于經驗和知識的不足,本次實習報告水平有限,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還望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予以指正。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實習報告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認識實習報告   工程地質認識實習報告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