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故事 > 故事大全 / 正文
中國古代文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內容和形式都充滿了神奇的美。作者發現,許多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缺乏興趣的重要原因是教師在教學中缺乏激情。以下小邊介紹文言文故事,方便您學習。
文言文小故事1
《相狗》
呂氏春秋寓言故事
【原文】有好狗的有好狗的人來說,他們的鄰居假期買了一只老鼠狗,幾年后,他們說:這是一只好狗。他們的鄰居和牲畜已經好幾年了,但他們沒有取老鼠,所以他們告訴他們。攝影師說:這只好狗也是,它的目標是麋鹿,而不是老鼠。如果你想取老鼠,你就會被束縛。鄰居把腳放在后面,狗就是老鼠。
【譯文】齊國有一個善于識別狗的人。他的鄰居讓他買一只抓老鼠的狗,等了一年才買。(那個人)說:是好狗。他的鄰居養了好幾年,從來沒有抓過老鼠,所以他告訴了他這件事。相狗的人說:這是一只好狗。它想做的是抓麋鹿,而不是老鼠。如果你想讓它抓老鼠,綁住它的腿。他的鄰居綁住了狗的后腿,狗抓住了老鼠。點評:一只好狗,能捕捉到很多大獵物,卻要綁腿在家里抓老鼠,這是名副其實的大材小用!人才不善于使用,自然不能發揮作用,獲得更大的使用價值。
文言文小故事2
陳蕃愿掃天下
藩年十五,嘗閑處一室,庭宇蕪歲。父友同郡薛勤來的時候,說藩說:孩子為什么不灑掃來招待客人?藩說:大丈夫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當他打掃世界的時候,他是一個安全的房間?知道自己有清朝的野心是很奇怪的。
【譯文】
陳藩十五歲時,曾經獨自住在一個地方,院子和房子都很亂。他父親在同一個城市的朋友薛秦來拜訪他,對他說:年輕人,你為什么不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呢?陳峰說:大丈夫應該把打掃世界的壞事作為自己的責任。你不能關心一個房間。薛秦認為他有志向澄清世界,與眾不同。
文言文小故事3
金壺丹書
原文:
景公游于紀,得金壺,是發視之,中有丹書,說:食魚無反,不要乘馬。善哉,如果說!食魚無反,惡其魚也;不要乘馬,惡其取道不遠。不然。食魚無反,不盡民力!不要乘便馬,無置不肖于側面!公說:紀有書,為什么要死?所以也死了。嬰聞之,君子有道,懸在鹿里;紀有這句話,注之壺,何鄙也,不何待?選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上》
翻譯:
當齊景公游歷原紀國的土地時,他得到了一個金壺。他打開它,看到里面寫著紅筆:只吃一面魚,不要翻過來吃,不要騎壞馬。
景公說:有道理!就像這樣!吃魚只吃一面,不翻過來吃,因為不喜歡它的腥味;不騎劣馬,不喜歡就走不遠。
晏子回答說:不是這樣!只吃一面魚,不翻過來吃,也就是說不要用普通人的力氣。不要騎壞馬,也就是說不要讓沒有天賦的人在君主身邊。
- 上一篇:世界名人故事最新匯集
- 下一篇:一個簡單的故事足以給人們有意義的生活啟示!
猜你喜歡
- 2023-03-30 關于革命烈士的故事大全(優秀7篇)
- 2023-03-30 革命先烈簡短的英雄故事(通用8篇) 你知道如何寫
- 2023-03-30 關于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大全(通用8篇)
- 2023-03-28 愛祖國歷史名人經典故事(通用7篇)
- 2023-03-26 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名人故事(通用8篇)
- 2023-03-26 小學生愛國故事的經典故事(一般8篇)
- 2023-03-26 小學生愛國經典故事(精選10篇)
- 2023-03-08 關于雷鋒的勵志故事大全(30則)
- 2023-03-08 關于雷鋒的故事簡介精選(30則)
- 2023-03-08 雷鋒經典事跡故事(20則)
- 標簽列表
-
- 支付寶 (6798)
- 工作總結 (5700)
- 小學六年級 (5547)
- 小學五年級 (5464)
- 初中初一 (4092)
- 小學四年級 (3710)
- 祝福語 (3481)
- 小學三年級 (3320)
- 名著讀后感 (3218)
- 讀后感 (3098)
- 高考滿分作文 (2742)
- 讀書心得范文 (2703)
- 500字 (2409)
- 550字 (2369)
- 小學一年級 (2297)
- 450字 (2272)
- 400字 (2258)
- 小學二年級 (2256)
- 600字 (2155)
- 我的世界(Minecraft) (2142)
- 讀后感600字 (2138)
- 年終工作總結 (2111)
- 800字 (2009)
- 350字 (1982)
- 高考 (1945)
- 650字 (1922)
- 工作計劃 (1878)
- 工作總結范文 (1865)
- 300字 (1832)
- 高中高三 (1788)
- 個人工作總結 (1749)
- 讀后感500字 (1746)
- 700字 (1639)
- 初中初二 (1634)
- 原神 (1567)
- 塞爾達傳說:王國之淚(The Legend of Zelda: Tears of Kingdom) (1549)
- 250字 (1489)
- 1000字 (1488)
- 750字 (1484)
- 讀后感范文 (1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