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讀後感 / 正文

讀完三國演義十二章后感500字(精選6篇) 小說

2023-02-05 讀後感

讀完三國演義十二章后感500字(精選6篇)

小說《三國演義》講述了東漢末年至西晉初發生的政治軍事斗爭的故事。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結婚,開始為理想和抱負而戰,最終建立了蜀國。在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讀完《三國演義》第十二章后500字的感受,方便大家學習。

讀三國演義十二章,讀后感500字1100字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真的受益匪淺!《三國演義》是一部著名的斷代體古典小說,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代統一的一系列故事。

正文的第一句話是這樣寫的:“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周末七國爭端并入秦統一天下,楚漢爭端并入漢代……書中有數百個人物和無數的軍事戰略。此外,作者本人通過歷史人物闡述了忠誠、教學、仁愛、正義和愛的真相,深深扎根于人們的心中。羅貫中筆下的庸主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董卓,心胸狹窄的周瑜,長厚的魯肅,機智的孔明……這些鮮明的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雖然有這些人物,但最讓我感染的是關羽。文中描述的文字極其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后騎一匹“赤兔馬”。他降漢不降曹,燭夜旦,千里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他在華容道釋放曹操。他刮骨療毒,斬顏良,殺文丑……幾乎成了天下無敵,他的所作所為真的值得學習。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欽佩每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把握人物個性,突出人物特點,巧妙運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手法。故事中的“赤壁之戰”讓我最激烈,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真的讓作者高超的筆法印象深刻!

《三國演義》——四大名著之一,值得學生學習!

讀完三國演義十二章后感500字2200字2200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多年來,人們忘不了公元220-280年,中國三分鼎立。曹操、劉備、孫權,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開始了。

首先,打開書的這一頁,這一頁記錄了公元200年的一場戰役“官渡之戰”。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擊敗袁紹。

但是為什么袁紹的70萬兵打不過只有7萬兵的曹操呢?因為袁紹沒有計劃,生性多疑,不聽從謀士的建議,謀士們怨恨不已,有的去曹操,有的生氣自殺。相反,曹操聽取了自己的謀士于迅、程宇、郭嘉的意見,并善于用兵,所以打敗了袁紹。這就是士兵勝不在寡的例子。

還有一個例子,發生在公元208年赤壁之戰。當時劉備輸給曹操,戰敗逃亡。諸葛亮建議劉備和江南的孫權一起消滅曹操。劉備非常同意這一觀點。于是他和孫權組成了孫劉聯軍。孫權的大都督周瑜和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商量,準備采取火災攻擊的形式。結果,曹操被殺死逃跑了。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懷古詩,說這件事“失敗了,鐵沒有賣掉,他會磨滅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然而,三國鼎立的局面才幾年,司馬炎的晉朝就對三國進行了整頓。當年的建立終究化為塵土,尤其是劉備的兒子劉禪投降時,蜀漢的政治徹底毀了。“昭烈的管理并不容易,一旦他的事業變成了灰燼。”多么悲哀。晉朝的統一正式結束了三國的局面。真的很有感覺。

讀三國演義十二章后感500字300字300字3

無事可做,拿起一卷《三國演義》,讀完后再次被描述熟悉的情節所吸引,決定重溫那個故事。幾天后,我深深地嘆了口氣,記錄下來,這被認為是一種感覺和收獲。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已經家喻戶曉。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魏、蜀、吳爭端的故事。它描述了從漢靈帝中平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的統一,描述了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衰的歷史畫卷。在書中,我知道有像諸葛亮這樣足智多謀的人,有像董卓這樣惡貫滿滿的人,也有像周瑜這樣細心的人。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角色是諸葛亮。他通過天文學和地理學。不管別人有什么計劃,他都無法隱瞞他。他可以利用自然環境和氣候的變化來完成用兵計劃。而且,他還是一個大度珍惜才華的人。他曾七次抓獲孟獲,但每次都因為孟獲拒絕接受而放他走,直到第七次才說服孟獲,最后投靠諸葛亮。

在書中,我認為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因為諸葛亮聰明博學,用兵如神,這讓周瑜很嫉妒,心懷怪異,他把諸葛亮當成東吳一患。為了找借口傷害他,他告訴諸葛亮,在水上打仗最好的武器是箭。當時,他不得不在三天內建造10萬支弓箭。如果他不完成,他將受到嚴厲的懲罰。然而,諸葛亮有信心。憑借他的智慧和知識,他在三天內向曹操借了10多萬支箭,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讀后感500字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