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讀後感 / 正文

《岳陽樓記》讀后感

2023-02-07 讀後感

《岳陽樓記》讀后感(精選10篇)

《岳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應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諒之請為重修岳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岳陽樓記》讀后感,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岳陽樓記》讀后感篇1

《岳陽樓記》無愧一篇名作。篇幅不長,文字凝練,寫景浩然大器,抒情蕩人心魄。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自白則更為歷代仁人志士所尊崇。不過我更為喜歡的則是作者對岳陽樓之大觀的描寫,那“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宏大氣勢,讓人頓然激情澎湃,心志飛揚;而讀罷“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你又不能不思緒綿綿,浮想連篇;“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真能令你義氣風發,恨不能立即至身其境,把酒臨風,暢舒情懷。真可謂情景交融,渾然天成。但真正讓我有感而發的尚不在此,而在作者對這不同的情景引人產生的不同感受所發出的嗟嘆:“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其實,人本就是在性情的起伏動蕩中不斷成長的,這一點連上帝都無可奈何。創立這個世界時,上帝把一切都給人類安排好了,但就是不賦予人類性情。但亞當和夏娃還是在上帝的無奈之中,偷吃了伊甸園的“分辯善惡果”,而使人有了喜怒哀樂、七情六欲的本性。這是一個神話。但人類情感的多樣性卻是不可否認的,而觸景生情是人類豐富情感的最基本的體現,這一點確是客觀的。朋友說我是一個性情中人,無論工作上,還是生活中。我絲毫都不否認,或一時的心煩郁悶,或一事的洋洋自得,又或常常發出的激憤,再或時而生出的躊躇謾志,就像我在我的博文中所表現出的一樣。因此,我不傾向作者所謂的“古仁人之心,”而更希望做一個隨性人,何苦要“進亦憂,退亦憂”。

當然,這并不是說作者的人生自白不適于現實環境。人自然是要有理想、有信仰的,特別是我們的領導干部確實需要文中所表的要能夠“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要憂國、憂民、憂天下。但理想和信仰,并不仿礙人的性情的發泄。

而作為一個普通人,則更不能非要強求自己去做一個什么樣的人。仁人之心,胸懷遠大,非常人能有。非要去強求,就不能不生出這樣那樣的毛病來。當喜則喜,當怒則怒,有感就發,有憂就泄,天下之憂非汝能解,而天下之樂汝當可盡享。但隨性不等于無度,越界了,倒反會為己招憂。

說來說去,似乎還是沒有說清。但這事本來就不太好說清楚,有時想來,做個“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人,整日里“雞犬相聞,往來種作,怡然自樂”,倒也不失為一種享受。但現今這事,已無此境界可尋。因此,何仿就去做個隨性人,似乎更加豐富一些。

《岳陽樓記》讀后感篇2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當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時,常會因為得失價值的偏失,因怨天尤人。

其實環境的真諦是人為的,而自己對人生的價值卻是主觀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外物美適而喜,不以己身困厄而悲。多少文科騷人因環境而懷憂喪志,把豪情喪失掉。如初唐李賀因受打擊抑郁而終。反觀宋朝蘇軾被貶謫在外,卻能把心事托付出來,所以能寫出許多瑰麗雄偉的文章。如果李賀不早死,或許有更多絕妙作品能流傳下來,可惜他沒有蘇軾的氣度,不能即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況且,這種頹廢的一直必能使人形銷骨毀,流行一種不滿現實,沉郁的、萎靡不振的跡象。這對社會乃至對的人又有何益。只不過是使人感到嘆惋罷了。孟子云‘土窮不離義,達不離道’。有孕‘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于現世’。‘窮則獨善起身,達則兼善天下’。

這才是文人對得失真正的態度。不管處在什么環境下,皆能處之泰然,不以眼前的富貴,也不因身處逆境而有所改變。退一步想海天的遼闊,而人類的生命只有幾滴露水,當露水蒸融是無影無蹤。偶爾我們會想過去,緬懷古人,而范文正公能用最大寬容與氣度,安慰被謫的好友。歐陽修謂其‘能富貴貧賤,毀譽歡威,不一動其心’。他能有偉大的事業,實際上是他不怨天尤人,時時在貢獻自己,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以民生為主,實得利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意志而成的。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名著讀后感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