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心得體會 > 工作心得 / 正文

見習生工作心得體會(通用31篇)

2024-04-30 工作心得

見習生工作心得體會 篇3

我認為,建筑師設計一個房子,應該是從方案到建造的一個全方位的把握。從有想法到每一個細部的創意與設計再到整個建筑的建造,都應該在建筑師的控制之下。這樣才能稱之為建筑師的作品。只會做方案而不懂施工圖不懂建造的建筑師無疑只是一個空想主義者。

受建構學影響,我非常重視建筑的細部設計和建造的質量。一個好的建筑,首先就應當是一個好的建造,如果建造的質量都得不到保障的話,那設計理念也不過是一個噱頭罷了。在中國,擁有好的建造質量的建筑鳳毛麟角,我們通常重視所謂的建筑風格,設計概念,而這一切在建造質量低下的情況下更是顯得蒼白無力。

建筑行業終歸是以實踐產生理論,是先有建筑后有理論學科的,繼而再用理論來指導建筑實踐。從中我們會發現,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建筑教育,如古典包札教育體系甚至今天我們學校的建筑學教育都是教師以經驗傳授知識指導學生做設計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的設計方法以二維草圖為主,注重畫面上的比例、韻律等古典審美定律。在此教育模式下,學生十分容易因注重畫面上的美感而放棄在建筑上人們真正的需求。在學校,做方案可以天馬行空,可以恣意妄為,甚至不去考慮人們對這個建筑的需求,也不考慮這個建筑能不能建得起來。這樣的方案的造型哪怕再新穎,再有創意也不過是白紙一張,是二維的藝術品而終不能成為三維的建筑。

我們姑且把這些在學校所學到的設計原則稱為設計“理論”。在經過了四年的紙上談兵后,我們有必要去認證我們所學的“理論”,于是就有了學校安排的這次“施工圖見習”。

很榮幸被學校安排到深圳市清華苑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去見習,我本人也非常重視這次見習,并且十分希望能在設計院學習到建筑施工圖的繪制,讓自己了解建筑的建造到底應該如何。這與我的建筑觀是相吻合的。要設計出高質量的建筑來,除了優秀的方案設計之外,精細的構造設計也不可少。

20xx年7月至12月,我在深圳市清華苑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見習近半年。這半年里,我參與了院里不少大大小小項目的設計與制圖,也基本熟悉了在設計院里搞設計的方法、流程,對所謂的“設計院風格”也有了自己一點淺薄的認識。不過很可惜,院里很少安排施工圖給我畫,十分遺憾。

在設計院,一切的工作安排,都是以高效益為目標的。從接受委托或投標起,整個流程就像是工廠生產那么井然有序,院里所出的產品就是各個階段的文本或圖紙。這與在學校中我們所理解的“設計”非常不同,通常我們容易把“設計”想得很神圣,甚至高不可攀。其實不然,就如《設計與分析》一書所述,設計不過是已有的各種構件的組合。這話很有道理,我們不可能每一次都去發明,去創新,我們的設計只不過是把各種已有的構件組合起來,這本身就是一種創造。在設計院每個人的工作都很清楚,做方案的做方案,畫施工圖的畫施工圖,專業管理的專業管理,就如工廠的工人般把客戶訂做的產品高質高效按時的完成。因此,我認為這樣的設計行業就真如所謂的第三產業——服務行業了。

我在方案組呆的時間比較長,所做的工作也就是沒日沒夜的做一些投標和委托設計,在設計院里的設計是屬于集體智慧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只有每個人都盡心盡力才能力保任務順利完成。方案多為老總的想法,我們下面人所做的就是將老總的草圖變成cad圖紙,或者是完成大型規劃當中的一些建筑單體的方案設計。

建筑的形在這里還是占主導地位的,形的好壞的判斷標準是什么?我到現在仍不是很清楚。設計院的方案設計,往往市甲方的眼光,老總的眼光起主導作用,做到他們滿意,那就算是一個好的形。這就造成了一個形式先入為主的問題,因為我們判斷方案好壞的第一依據,便是效果圖了。震撼的效果圖是我們贏得投標的原因之一。可事實上效果圖是騙人的,它不過是建筑畫而不是建筑。這樣就使得設計院為贏得投標不顧一切甚至是造假也要做出漂亮的效果圖來,建筑的本質問題如空間的使用問題等等反倒變得其次了。這樣的結果就是設計變為現實后的效果往往比效果圖差個十萬八千里。

形式的生成一直是我所關注的問題,可在做過多次投標之后,我覺得我對形式并沒有新的認識,我仍然迷惘,難道這就是建筑方案設計?我們所做的僅僅是一個看上去好而說不出好在哪里的設計?我們所做的立面開窗僅僅就是比例協調、韻律感?我們所做的體快關系也僅僅是為了視覺上的沖擊?這顯然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我方案組的一個同事,他沒有做過施工圖,他做的方案有很多都為了造型而損失了建筑的功能和結構合理性。當我問他這個造型你這么做你認為好看,好看在哪里?不好看又不好看在哪里?他說他不知道,他憑的是感覺。我承認感性的重要,雖然我崇尚理性,但我知道,這個世上沒有絕對理性的東西,任何理性的想法都帶有感性的成分。可是讓建筑的形式跟著感覺走的這種做法,我無法接受。當建筑沒有了它本應該有的特質,如結構的邏輯和功能的秩序,那么它再好看也不過是一堆雕塑而不是建筑。

贏得投標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老總的口才。我們老總常對我們說,我們做方案得有一個說法,你得自圓其說。比如說做個圖書館,就把建筑說成是書案,然后里面放了三卷書。而且做文本的時候非常強調要突出這個所謂的說法。最后這個方案也做的不錯,就是這個說法有點讓我覺得別扭。也許這就是老總所謂的概念設計,具體怎么說我也不知道。

我時常想,假如我們做設計不要概念,我們如何設計房子?我非常喜歡南京大學丁沃沃教授說過的一段話,蓋一個房子,我們首先要知道為什么蓋這個房子;然后需要蓋這個房子的材料;然后找一塊地蓋這個房子,這塊地周圍有其他的房子有樹有高差,我們要考慮這個房子與其他房子之間的關系……整個建筑的生成是自然而然的,沒有半點拖泥帶水。誠然,建筑就是建筑本身,何必把它想得那么復雜?

由此我又想到另外一個問題,在學校的時候,我們經常說搞設計沒有靈感,我們甚至在等靈感的到來。仔細想想,難道建筑設計就是靈感來了的一蹴而就?我倒是更贊成建筑設計是一個過程的說法,最終的設計成果是從基地調研到功能分析再到結構、空間、材料、構造的一個過程的結果。建筑方案設計是有方法的,而不完全依靠天賦,依靠靈感。

見習期間,我也畫過一些施工圖,主要是樓梯大樣、人防口部放大平面、門窗表和建筑施工圖平面的調整與完善。

我說過我非常希望能在這次見習當中學習到建筑施工圖的繪制,機會不多也不是很好,但我自認為自己還是把握了僅有的機會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我曾因為自己沒得到學習施工圖的機會而懊惱,想想也沒這個必要,施工圖的繪制將來工作后遲早是要學的。只不過我是想在見習的時候就有所接觸,這樣至少對后面的畢業設計和畢業設計后的找工作比較有利,若是打算再考研,也對考研構造的復習有好處。見習已經結束了,留下了不小的遺憾。

畫施工圖是件很傷神的事,需要細心,集中盡力,否則容易出錯。我畫了幾個四跑樓梯的大樣,比較復雜,也自認為蠻有意思。第一次畫施工圖總是容易出錯,忘了這忘了那的。樓梯大樣算是施工圖中比較容易的一部分,需要注意的地方也不如各層平面施工圖那么多,主要就是標注、記算階梯數目、注意欄桿高度、注意一些強制規范等等。畫施工圖很考驗繪圖者的邏輯清晰性,剛開始的時候我把樓梯大樣中不需要標注的門窗尺寸也標進來了,這樣導致圖紙很混亂,后來就慢慢明白了,一張大樣圖,該表達什么就只須標注與此有關的東西,其他的東西別的圖紙自然會去表達,切忌重復標注。再到臨走前畫的幾張人防口部,我就知道了,這張圖需要表達什么。

最后談談對深圳這個城市的看法。在深圳住了半年,也去了不少地方,對深圳的印象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它是一個年輕的城市,只有20多年的歷史,相比其他有歷史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城市來說,深圳的交通算是很不錯的了,綠化更比國內大多城市好很多,這歸功于深圳自一開始就有城市規劃的概念,不像其他城市還存在舊城改造的問題。

我覺得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的高低可以從公共廁所看出來,在深圳,無論哪里的公共廁所都是免費的,而且標識明顯,你不用擔心逛街或玩耍的時候因為三急的問題掃興而歸。深圳的公共交通也很發達,地鐵、公交車都很方便,公交車是人工售票,相比南昌公交投幣來說,要人性化的多。

但深圳也有它的缺點,比如路很寬,綠化很多,導致晚上人們行走不安全。就像簡雅格布森所說的那樣,街道的安全需要“監視的眼睛”。深圳的住宅大多為100m的高層,主干道路很寬,過馬路需要穿過很長的地道,綠化也很多,這些地方均沒有“監視的眼睛”,正因為如此,這些地方發生搶劫案件甚至命案的概率非常之高,給外界造成了深圳治安很差的不良影響。事實上,深圳的治安很不錯,只是發生案件的地點集中了這些不良因素。

也正因為深圳路寬,到處是高架與地道,使得人們行走非常困難。兩棟樓看似很近,過個馬路上上下下卻要10多分鐘,這不是人的尺度,很不人性化。城市規劃在于把城市的尺度規劃為人的尺度,在這一點上深圳做的不是很好。

在深圳的見習結束了,我想這次見習在我的一生中都會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們總是在經驗一些事情,好的、壞的、輕松的、累的、酸甜苦辣的都有,這些

都是生命中的財富。今后要走的路還很長,我仍會選擇自己想走的路,堅持走完自己選擇的路。不管我結果如何,堅持了,經歷了,就行了,我不追求其他。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