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心得體會 > 培訓心得 / 正文

2024園本課程培訓心得體會(精選35篇)

2024-05-24 培訓心得

2024園本課程培訓心得體會(精選35篇)

2024園本課程培訓心得體會 篇1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全面推廣新階段的背景下,“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基于學校”的校本研究,正在全國各地蓬勃興起,迅速成為我國中小學校教科研的主流模式。校本研究標志著中小學教育科研的轉型,即:由原來的“自上而下”的、“先開發理論然后推廣實驗”的“教育實驗”模式,轉向“自下而上”和“上下結合”的、針對“教育問題”并引起?“反思和行動”的“校本行動研究”。

校本研究是一種“以校為本”的教育教學研究,是將教科研的重心下移到學校,重點指向了促進實施素質教育和教師專業化發展;校本研究又是一種基于合作、開放的教育教學研究,特別強調校際互動、合作學習和區域推進。除了提倡教師個體的“自我反思”之外,校本研究也把教師之間的“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作為其核心要素,要求建立共同愿景,實現團隊學習,促進知識流動,推動教師學習型組織的建設。“教學型”校本教研與“研究型”校本教研是兩種常見的形態。

1、“教學型”校本教研

——圍繞上好一節課而展開,主要研究“什么是好課”,把研究融入備課、上課、說課、評課的全過程。

——以“課”為載體進行研究,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現方式是“課例”,也包括“說課稿”、“教學敘事”、“教學實錄與反思”和教學論文等。

2、“研究型”校本教研

——圍繞教師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的某個側面展開,主要研究“什么是好教師(的教學能力)”,把研究融入教學、教研、學習、培訓的全過程。

——以“課題”為載體進行研究,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現形式是“案例”,以及研究報告、研究論文等。

3、兩者的關系

——既提倡教學型教研,打破校本研究“神秘感”:教師都能夠進行校本研究。

——更提倡研究型教研,防止校本研究“狹窄化”:教師不僅僅只研究如何上好課。

——在兩者結合的基礎上,重新構建校本教研制度:改變目前的教研活動單純關注教材教法和學生成績的做法,把教師專業化發展納入教研的重點,創導反思型教研模式,把新課程的理念轉變為廣大教師自覺的教學行為,幫助教師實現從宏觀理念到微觀教學的轉變。

4、推進校本研究的6大行動策略。即:

(1)從教育敘事研究開始行動:促進教師自我反思,改變教師“做研究”的話語方式,培育教師研究狀態;

(2)以教師博客支持教育敘事:搭建網絡敘事研究平臺,促進教師之間的同伴互助和思想互聯;

(3)以觀察研究深入課堂教學:發現和揭示教學問題,改進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

(4)開展以課例研究為載體的校本研修:以問題解決為中心,全面提升教師承載新課程的教學能力;

(5)開展以案例研究為載體的校本研修:實現教學、研究、學習、培訓的結合,全面提升教師專業素質;

(6)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以校本研究為載體,創新教研制度,重構教研文化,建設教師學習共同體。

6、“以校本研修為載體,打造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具體做法

(1)建立共同愿景,開展觀念更新的“破冰”行動,動員教師廣泛參加校本研究;

(2)以敘事研究為切入點,促進教師自我反思,改善心智模式,營造反思文化氛圍;

(3)以教師博客和網絡教研為聯結點,打開交流互動的窗口;

(4)以教師需要為著眼點,以開放的心態實現同伴互助,積極倡導“深度匯談”,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對話與協作;以組織團隊學習的方式,實行專業引領;

(5)以觀察研究為大面積推進手段,診斷和發現教學問題;先導小組引領,教研組連環跟進,開展案例分析教研活動;

(6)以問題解決為落腳點,促進行為跟進,改進教學設計和策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師專業能力;

(7)以制度建設為支撐點,重構教研組織,建立扁平、高效的校本研究管理網絡,創新校本研究的系列管理制度;

(8)以打造教師學習共同體為指向,促進全校教師校本研修的常規化和持續開展。

校本課程是結合本校學生的發展要求,對地方文化的不同種類的內容作深度開發,以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在基礎教育新課程的整體框架內理解校本課程開發,其課程目標無疑是指向學生興趣培養并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為旨歸,其課程形態應包含課程整體規劃,目標設計,實施計劃。有效管理和評價等基本要素。

校本課程開發蘊涵著全新的教育理念,帶來教學空間、組織形式、教學形式、學習方式。師生關系等的根本轉變。在校要課程開發視域中,學校成為一種開展的機會,教師本身就是課程,教學重在發現,學習重在選擇。最合適的學習方式就是最好的學習,最有價值的評價是對主體的認同。

校本課程開發的首要原則是“面向全體學生”。國家課程“面向全體學生”意在使每一個學生都達到國家課程標準的底線要求,只是在共同學習要求的基礎上實現的水平層次有差異。校本課程面向每一個學生意在為每一個學生開發課程,不同的學生學習的課程不同,共同的要求在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選擇的課程,學生間存在學習內容和實現目標的差異。從這一點上來說,校本課程與傳統的興趣小組活動的差異就在于前者強調服務于每一個學生,后者只服務于部分學生。

校本課程開發的第二個原則是“面向個體需要”。國家課程也面向個體需要,但是在共同學習、共同任務、共同要求的前提下,強調不同的學生基于自身的經驗建構知識,學習的方式知識的理解水平體現個體性。校本課程“面向個體需要”的意義不同,它是從學生自身發展需要出發為學生開發課程,學生需要學習什么,就提供相應的課程開發服務。學生的學習內容由自己決定,學校則要為學生建立校本課程學習檔案,盡可能保持其個性化課程的連續性。也就是說,校本課程開發不能只滿足學生當下的興趣,要把階段性學習與長期學習甚至終身學習相聯系,真正實現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功能。在這一點上,校本課程與傳統興趣小學活動的差異在于,前者是有計劃的、規范的、系統性的課程開發,后者只考慮學生當下的興趣活動要求。

校本課程開發的第三個原則是“面向自主學習”。國家課程實施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有限的,它缺少開放的自主選擇空間,更多的是強調學習過程中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校本課程開發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是一個全新的思路,學習內容是學生自主選擇的,學習目標是學生自主確定的,學習任務是通過師生對話制訂的,學習方式是學生自我設計的,學習結果是是自然生成的,學生享有充分的學習目標和要求也因人而異。但是,每一個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清晰的學習任務、具體的學習內容、可行的學習計劃,都需要針對個體的學習目標進行個別性的評價。在這一點上,校本課程與傳統興趣小組活動的差異在于,前者是規范的課程實施并充分體現學生的個別化學習要求,后者只是具體活動的組織并強調統一的學習目標要求。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