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手抄報 / 正文

文學手抄報內容

2022-12-21 手抄報

  文學是什么?最開始是怎么給他下的定義?有哪些文學名著即使時過境遷她依舊熠熠生輝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本文(文學手抄報內容)由祝福網整理,歡迎閱讀。

  文學手抄報內容(一)

文學手抄報

  文學手抄報內容(二)

文學手抄報

  【文學手抄報內容:什么是文學,什么是現實】

  什么是“文學”?什么是“現實”?十分慚愧,作為一名文學教師,我說不清“文學”到底是什么;作為一個生活著的人,我不能夠陳述“現實”究竟為何物。也可以說,我徘徊在“名”與“實”之間的混沌地帶。現在卻要來討論“文學與現實的關系”這個長期糾纏著我們的老話題,實在是力不從心;要寫成論文形式,那更是難煞我也。我想,既然是古老的問題,不妨采用“對話體”這種古老形式來討論。

  甲:為了就“文藝與現實的關系”來對話,我特地重讀了《柏拉圖文藝對話集》中的一些篇章。蘇格拉底跟另外一些人之間,你來我往地論辯,看上去很親切、很平易似的,其實也不好懂,有些地方甚至不知所云。

  乙:古人思緒高遠,言談時總是直達事物的本質。不像我們今天的人,在現實的泥淖中不亦樂乎,誘惑太多,思緒散亂,最多只能懸在半空,想一些“中間價值”問題。佛教稱之為“惡慧”,而不是“智慧”。

  甲:就“終極價值”而言,古人的確更智慧。柏拉圖說,文藝是對現實的模仿,現實是對“理式”的模仿。前面一句好懂,后面一句就不好理解。

  乙:談到文藝與現實之關系的時候,柏拉圖用“床”來打比方,他認為有三種“床”,一是畫家畫的床,二是現實中的床,三是“床之所以為床者”,他稱之為“床的理式”。一模仿二,二模仿三。一般人只想到了一和二,不會想到三。

  甲:他說的“床之所以為床者”,不就是床的“形式”嗎?

  乙:我們眼睛所觀察到的那個“形式”,只能說是床的“表象”,而不是床的“本質”。也可以說,你所眼見的只是“幻象”或“色相”,而不是“真相”。我們可以換一個例子來說明。比如說,存在三種“男女”:文藝作品中的男女、現實生活中的男女、本質上的男女。后面一種,就是男女之所以為男女的“理式”,柏拉圖視之為“最高真實”,它是“靈魂回憶”的對象。這個男女的“理式”,中國哲學沒有完全對等的說法,大概可以用陽(乾:-)和陰(坤:--)表示,它來自混沌未分的“太極”(),指向不可言說的“道”。面對那種“最高真實”,西方人拼命地回憶(言說),中國人使勁地遺忘(沉默)。這是文化差異。就今天的文學創作而言,我們可以寫一部關于“男女”的小說,卻無法寫一部關于“乾坤”的小說。但具體的“男女”之中,包含了陰陽乾坤,而不是相反。就此而言,文學包含了哲學。

  甲:哲學家一定不同意你的說法,他們或許會將你逐出“理想國”。

  乙:如果把“具體”“個性”都驅逐掉,那就只剩下“理想國的理式”。所謂的“理式”,不是要供人模仿的嗎?連模仿者都沒有了,它的意義何在呢?

  甲:我還是沒有弄明白,文學究竟要模仿具體可感的現實,還是要模仿抽象玄奧的“理式”。

  乙:英國作家王爾德說,畫家兼設計師莫里斯,發明了一種坐著很舒服的椅子,叫“莫里斯圈椅”。這種椅子是對草地斜坡的模仿。辛苦的勞作者,發現靠在草地斜坡上休息很舒服,但又苦于草地的潮濕、有蟲子、草根扎屁股。莫里斯的模仿,繼承了草地與身體之關系的“理式”,去除了草地與身體之關系中那些反“理式”的因素,創作了“莫里斯圈椅”這個“作品”。你說莫里斯是在模仿現實,還是在模仿“理式”呢?

  甲:我明白了,這就是“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吧?

  乙:有這個意思在里面,但你用的是一個封閉的、沒有余地的、過于確定的句式,將意義的多樣性封殺了。

  甲:我認為,無論什么道理,總要將它變成確定無疑的知識才好,才便于教授和傳播。

  乙:“文學研究”或許是一門知識,但“文學”不是知識。我們在討論“文學”與現實的關系,而不是“文學研究”與現實的關系。

  甲:如果能將不是知識的“文學”變成知識,倒蠻合我的胃口。

  乙:既然文學的本質不是知識,它就不可能成為知識。至于那些能夠成為知識的東西,它就不是文學,只能稱之為學問。學問固然是好東西,但不是文學。

  甲:這些話有點玄奧。一談玄,文學就會離開現實,就會變得難以理解。那些高蹈在空中的小說和詩歌,就難以理解。

  乙:從發生學角度看,文學并不源于“理解”,而是源于“志”和“情”,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所謂“情動于中而行于言”。只有《尚書》中的那些官方文件,它的目標才指向“理解”。其中有多篇征討商紂的動員令,大意是:我要你們幫助我去滅掉商紂王,他沉迷酒肉,淫祭無度,偏信女人,牝雞司晨,不亡其國更待何時!你們理解了沒有?我們理解了!那就趕緊出發吧!至于箕子過殷墟所哭歌的“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究竟怎么理解,武王根本不在乎,他志不在此而在彼。只有那些殷商遺民,面對破國之山河,一草一木皆可泣可歌。沒有這種感同身受,當然就不理解。

  甲:我們今天還是不要討論商紂和武王吧。我想盡快進入我們的正題。

  乙:我們一直在正題里面。你為什么會覺得不在正題里呢?

  甲:我的疑惑是,當作家偏重“再現”的時候,有人說那是“抄襲現實”;當他們偏重“表現”的時候,有人又說那是“自我膨脹”。文學與現實究竟是怎樣的關系呢?

  乙:說不要“抄襲現實”,是在強調文學的創造性和超越性,超越現實的表象和“色相”,強調作家“無中生有”的想象能力,以便抵達自由的境地。否則的話,文學的邏輯與“現實”的邏輯就同流合污了。說不要“自我膨脹”,是在強調文學與他人和世界的對話關系,而不是一個人躲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癡人說夢”。

  甲: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就說過,文學是“作家的白日夢”,大白天里做夢,還要發表出來讓別人讀,不就是“癡人說夢”嗎?

  乙:弗洛伊德說文學是“作家的白日夢”,他并沒有說文學就是“夢”。白日里睜著眼睛說夢,說明理性還能夠控制“夢”的內容,讓夢的敘述符合邏輯而讓人能夠理解。“夢”對理性構成巨大的挑戰,它那些可怕且可惡的內容,潛藏在無意識深層無法刪除,讓人煩惱。白天還“超越”得好好的,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理性”下班了,那些不可示人的東西全都粉墨登場,通過“夢”這個欲望的舞臺盡情表演。怎么辦呢?莊子說,有修為的“真人”,可以達到“無夢”境界。讓夢徹底消失,這太絕對了。莊子自己卻經常做古怪的夢,而且還不知道是他在做夢、還是夢在做他。佛教解脫法門中有“修夢成就法”,修煉到要夢見水就夢見水,還能將水夢成蓮花;要夢見火就夢見火,還能將火夢成琉璃。這是對現實欲望或肉身敘事的升華。

  甲:那“抄襲現實”又怎么解釋?大作家巴爾扎克說過,他要做法國社會的書記員,做他那個時代的秘書,這是不是“抄襲現實”呢?

  乙:“抄襲現實”是一個比喻,比喻那種面對現實不可自拔、缺乏審美超越的作品,也就是沒有“靈魂回憶”、缺乏“道”的追求的作品。“現實”怎么可能被抄襲?如何抄襲?巴爾扎克所說的“書記員”、“秘書”也是一種比喻。不要忽略巴爾扎克后面的話,他說他要“編制惡習和德行的清單,搜集情欲的事實”“選擇主要事件”“揉成典型人物”。這樣,我們就能理解勃蘭兌斯為什么將巴爾扎克視為像喬治·桑一樣的“浪漫主義者”了。勃蘭兌斯認為,他們兩人都是“偉大的風景畫家”,喬治·桑畫的是草木在陽光中的那一部分,巴爾扎克畫的是草木的根部。勃蘭兌斯說,巴爾扎克既是“觀察者”又是“夢想家”。前者是忠實于現實,后者是忠實于心靈。無論是觀察還是夢想,最終都會歸結到文本和敘事結構之中。對作品形式和意義之關系的分析,是文學批評的任務。

  甲:說到文學批評,也有很多地方難以理解,一會兒一個新術語,比如后現代、后殖民、新歷史,而且意思不確定,我們有點跟不上。

  乙:面對新的創作實踐,新術語的出現總是難免的,但你不要被那些新術語嚇到,不要被它所迷惑。關鍵在于你自己要忠實于自己的感受,進而建立起自己的評價標準。

  甲:批評家的標準也很混亂,好像并沒有什么確定性。早幾年他們夸獎一個作品時,會激動地喊叫:“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啊!”

  乙:那是比喻,用水波作比喻,比喻壯美崇高的風格。

  甲:最近,他們又改了,夸獎一個作品時,會激動地喊叫:“接地氣啊!”

  乙:也是比喻,用土地來比喻,比喻作品有現實基礎。

  甲:一會兒用水波比喻,一會兒用泥土比喻。我想,“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也不“波瀾壯闊”,《九歌》和《洛神賦》也不怎么“接地氣”。liuxue86.com

  乙:任何比喻都是蹩腳的,但比喻又是不可缺少的。用一個事物來說明另一個事物,所謂“寫物附意”“揚言切事”。你可以說它簡潔明晰、強烈可感,也可以說它過于粗暴、差強人意。但比喻的修辭手法之所以不可或缺,原因在于文學與現實的關系、言與意的關系,實在是太復雜。

  甲:盡管模仿現實的“寫實性”作品要好理解一些,但我覺得,文學創作還是應該以想象力為主,只有想象和創造的翅膀被折斷了,才會墮落在土地上。我們看到美景的時候,會說它像圖畫一樣美,因為圖畫是創造和想象的產物。

  乙:中國文藝傳統重視“傳神”,而非“逼真”;強調“神似”,而不是“形似”。這一點在傳統的詩歌和繪畫里表現得很明顯。到了今天,真實的或者形似的東西,有可能會被高科技所取代,而“傳神”的東西是很難復制的。要抵達那種“傳神”的境界,的確需要高度的想象力,僅僅靠接“地氣”是不夠的,說不定還要有一點接“天氣”的能力。

  甲:你說的“接天氣”就是指作家的想象才能吧?但我還是有疑問。是不是說,憑著自己的“天才”,躲在書齋里發揮想象力,就能夠寫出好的作品呢?

  乙:文學創作的“獨創性”,的確要求它創造一個“世界”。但我們對這個獨創出來的“世界”,還有另外一些要求:比如與他人交流而引起共鳴的要求,指向可理解性;比如與另外一個“世界”達成和解的要求,指向價值的超越性;比如與天地之間和諧一致的要求,指向形式的均衡性。一個人躲在書齋里,閉目塞聽,很難保證不走火入魔。我們經常讀到一些連作者自己都不理解的作品,這基本上可以判定為墮入魔道。

  甲:看來還是要“接地氣”,經常到底層去體驗生活。

  乙:可是,有些人接了一輩子的“地氣”,弄出一身病,也沒寫出令人滿意的作品。因為“地氣”是豐富多彩的,具有生長性的,但也是雜亂無章、沒有形式感的。如何使它有效地變成審美形式,是一個難題。至于那些抱住“地氣”不放的人,最終只能變成“地氣”本身,消失在泥土之中,而沒有變成文學。

  甲:如此看來,文學創作中的“再現”與“表現”,并沒有對錯之分,而是一種帶有“歷史辯證法”色彩的運動過程。就像我們的對話一樣,也在現實和想象的兩極之間,來回蕩秋千。

  乙:歷史運動本身具有一種“糾正”功能,文學史的演變也是如此。當文學創作太過于關注現實、太過于寫實、太過于社會化、太過于簡單的時候,一種注重想象力、注重寫意、注重自我、注重文體奇譎的風格就會出現。就文體風格而言,歷史上的“公安派”與“竟陵派”的交替,就是一例;20世紀的“啟蒙文學”和“左翼文學”之交替,也是一例。

  甲:中國當代文學創作的演變,好像也符合這一規律。

  乙:是的。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文學,是“人的文學”對前面20多年“政治的文學”的一種糾正,但緊接著,因過于“寫實”而幾乎要與社會思潮合而為一了。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學,可以看做是“虛構的文學”對“寫實的文學”的一種糾正,但緊接著,因過份“虛構”而開始走火入魔、不可理解了。90年代中后期以來,“寫實的文學”又開始興起……

  甲:請等一等。你說的“寫實”,究竟是指作家的“寫作風格”,還是“取材立場”?如果是指“寫作風格”,我認同你的描述;如果是指“取材立場”,我就覺得當代作家,特別是一些成名的作家,并沒有轉向“寫實”。

  乙:我理解你的意思,你是說他們的創作,沒有介入當下的現實。

  甲:是的。當下那些成名的大作家,他們的寫作風格或許是“寫實”的,但他們的取材,主要是指向歷史的、過去的事情,而不是當下的現實。即使有一些關注“現實”的作品,也是躲躲閃閃、王顧左右而言他,缺少介入的力量。還有一些作家,介入的力度似乎很大,但“新聞性”過強,“文學性”有疑問。

  乙:首先,“歷史”是死的,像一塊化石,容易捕捉;“現實”是活的,像一條泥鰍,很難抓住。其次,歷史是“長時段”的,容易發現規律,它屬于歷史學家的領域,文學家只需要通過想象增加細節;如果作家的敘事或者細節,顛覆了已有的歷史規律,那只能說是他意外的驚喜。至于現實,它是“短時段”的,雜亂無章,沒有規律,它往往是新聞關注的對象。就關注“事實”的角度而言,文學無疑不如新聞。或者說一不小心,它就可能變成蹩腳的“新聞”。因此,作家面對當下“現實”,往往會很謹慎。

  甲:你好像在為他們不介入現實找借口。但無論如何,作家不關注現實,總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所以,“非虛構寫作”一出來,就引起了關注,其勢頭壓倒了傳統“虛構”寫作或“歷史”寫作。

  乙:所謂“非虛構寫作”的意義,不在“文學性”,而在提供了一種新的進入“現實”的視角。這種新的視角,既不是傳統“文學的”,也不是當下“新聞的”,而是介于二者之間的。這樣寫作和觀察的“邊緣姿態”,或許能為當下文學創作介入現實,提供新的思路。

  甲:我對你說的“邊緣姿態”很感興趣。為什么不是“主流姿態”或“底層姿態”?

  乙:我們不可以將它簡單地歸納為“底層的”“平民的”“人文的”,因為這些東西許多作家都有。我想說的是,傳統“文學性”的僵化特性,與其說是文學史提供的一筆遺產,不如說是作家所領受的一個重負;它的好處是,具有潛在的權威性;它的壞處是,對“活的現實”視而不見。對“中心姿態”而言,“邊緣姿態”就好比物質結構中的邊緣微粒,它總是處于極度活躍狀態。只有在這種活躍的狀態下,才能夠將那些人們視而不見、習焉不察的“現實”呈現出來。

  甲:我看過一些“非虛構”的作品,第一次讀感覺還不錯,但沒有再讀的興趣。我覺得,好的文學不應該是一次性消費的。我甚至覺得,衡量一個作品是否是經典,就看人們是不是會重讀它。

  乙:我們已經說過,“非虛構寫作”是進入“現實”的新途徑之一種,我們沒有討論它的“文學性”問題。作為“語言的藝術”,文學創作的虛構性、想象性、創造性,已經決定了“非虛構寫作”的位置。在文學創作中,如果過于強調“非虛構”的特征,語言的種子就無法生根發芽,文學就會染上“不育癥”;如果過于強調虛構的特殊性和想象的個人性,語言的根須就會四處瘋狂蔓延,文學就會染上“神經癥”。

  甲:我想,現實是一個無邊的概念,它好比一頭大象,我們都是在“盲人摸象”,摸到的只是現實的一部分。

  乙:從經驗層面看是這樣的。但文學藝術的超越性,給了我們第三只眼,打通了局部和全體之間的壁壘。觀一葉而知秋意,嘗滴水而知滄海,窺一斑而見全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甲:所以,文學作品不應該僅僅依賴于模仿或再現,還應該有啟示性,它即便只寫了現實之“象”的一部分,也能啟示讀者對“象”的全體有所領悟。當代文學也應該有更多帶啟示性的作品。

  乙:當下的文學狀況還有許多不確定性。我們可舉古典長篇小說為例,根據其“文學性”由弱到強,大致可以按以下順序排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紅樓夢。前面兩部太“現實”,中間一部太不“現實”。后面兩部是介于“現實”和“虛構”之間的,既非“現實”,也非“非現實”。按照你前面所說的標準,《紅樓夢》的重讀率,大概是最高的吧。我們可以想象,10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過去了,有誰會在乎《山海經》故事是不是真實的呢?有誰會在乎《聊齋》是不是寫實的呢?有誰會質疑“太虛幻境”或者“赤霞仙宮”是不是真的存在呢?這些經典作品,記下了華夏初民的質樸、勇敢、自由、剛健的精神;記下了被壓抑的自由、通過夢的縫隙涌現出來的真情實感;記下了年輕人成長的喜樂、悲傷、徹悟。文學就是這樣,生長在現實的土壤上,吸收的卻是“神瑛侍者”澆灌的上天之甘露。“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也可以看做是文學的一個絕妙注腳。

  【文學手抄報內容:中國的文學常識(部分)】

  1、中國最早的字典叫《說文解字》,作者是許慎,這是第一部按部首歸類的字典,這種歸類方法一直延續到現在。

  2、清乾隆年間,皇帝下令編撰了一部中國最大的叢書,收錄了18世紀以前3000多種重要著作。全書共230萬頁,連接在一起,足夠繞地球赤道一圈有余,這部叢書叫《四庫全書》。

  3、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共有305篇,也叫“詩三百”。4、戰國時期大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是楚辭《離騷》。

  5、中國古代神話非常豐富,其中以《山海經》中為最多。

  6、西漢時期,由司馬遷寫的《史記》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7、宋詞主要分為兩大派,一是豪放派、一是婉約派。蘇軾和辛棄疾是豪放派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

  8、“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宋朝詞人蘇軾《水調歌頭》中的名句。

  9、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女詞人是李清照。10、元雜劇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關漢卿,他的主要作品是《竇娥冤》。11、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達了對志向的不懈追求。

  12、陶淵明《桃花源記》寫了一個理想的世界,那兒與外面的世界隔絕,人們過著安寧、幸福的生活。13、唐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體裁是詩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14、唐代李白被人稱為“謫仙”、“詩仙”。

  15、李白,字太白,世稱“詩仙”“千古一詩人”。

  16、唐代杜甫的詩被大家看作“詩史”。其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深刻寫出了民間疾苦及在亂世之中身世飄蕩的孤獨 。

  17.杜甫的詩《春夜喜雨》很有名“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18.毛澤東代表作《沁園春·雪》《長征》。

  19.國國歌歌名《義勇軍進行曲》,作詞田漢,作曲聶耳。

  20.知音”一詞來源于戰國時期俞伯牙、鐘子期的故事。

  21.“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

  22.“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詩書禮易春秋)

  23.古詩名句中點字成金的事例: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字。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中“鬧”字。賈島“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敲”字,即推敲典故的來歷 。這類考試的時候常考:談一下某句話中哪個字或者詞用得好,為什么。

  24.陶淵明,名潛,字淵明,世號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東晉詩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25.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學家,有抒情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閣序》。著有《王子安集》。

  26.楊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從軍行》。

  27.盧照鄰,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為《長安古意》。

  28.駱賓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為《在獄詠蟬》,另有著名的《討武檄》,作品集為《臨海集》。

  29.賀知章,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唐代詩人。所作《回鄉偶書》(七絕),為傳誦名篇。

  30.王之煥,字季陵,唐代詩人。他的《涼州詞》、《登鸛鵲樓》是唐代絕句珍品。

  31.唐詩中:詩仙李白,詩圣(詩史)杜甫,詩魔白居易,詩佛王維,詩鬼李賀,詩囚孟郊和賈島,詩豪劉禹錫。唐詩中風格迥異。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代表。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代表。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孟浩然是山水田園詩人代表。王昌齡、高適、岑參是邊塞詩人代表,白居易、元稹是新樂府運動(即追求語言通俗易懂)詩人代表。

  32.宋詞一般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 “豪放派”代表詞人是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 代表詞人是李清照、柳永等。當時流傳有:柳郎(柳永)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蘇東坡)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33.學者王國維《人間詞話》中“凡一代有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 皆‘ 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王國維認為在特定時期代表文學最高成就的是:楚辭、漢賦、六代駢文、唐詩、宋詞、元曲。(補充:明清小說。)其中唐詩、宋詞、元曲并稱于世。漢賦代表作:班固《兩都賦》、曹植《洛神賦》。駢文也稱四六文,興于南北朝,盛于唐宋。代表作:劉勰《文心雕龍》、王勃《滕王閣序》。

  34.清·蒲松齡的自勉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其中有兩個典故:項羽破釜沉舟,勾踐臥薪嘗膽。蒲松齡代表作《聊齋志異》。

  35.至圣孔子(圣人)、 亞圣孟子、 宗圣曾子、 書圣王羲之·晉、畫圣吳道子·唐 、詞圣蘇軾、文圣歐陽修 、茶圣陸羽·唐 、藥圣李時珍·明、醫圣張仲景·東漢、 草圣張旭·唐、 藥王孫思邈·唐、 田園詩人陶淵明·晉、詩歌之父屈原·戰國 、 歷史之父司馬遷·西漢。

  36.《詩經》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由孔子修編。共收入詩歌305首,古稱“詩三百”。由風、雅、頌三部分組成。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開端。《楚辭》中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也是我國古代第二部詩歌總集。由西漢劉向收集而成。主要有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第一個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代表作有《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 。端午節吃粽子,就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詩經》與《楚辭》并稱“風、騷”。 “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源頭。《漢書》中國第一部斷代史史書。《論語》是中國第一部語錄體著作。儒家經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編輯而成,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司馬遷《史記》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史界譽為“實錄、信史”巨著。魯迅贊譽《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高度概括史學、文學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孫武《孫子兵法》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藏族敘事詩《格薩爾王傳》我國最長的史詩。魯迅《狂人日記》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魯迅代表作有《阿Q正傳》,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郭沫若《女神》中國第一部新詩集。37.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將"四書"、"五經"合稱為《四書五經》,是古代儒家經典,成為中國歷代讀書人的必讀書。“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38.春秋戰國時期,文化"百家爭鳴"。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和孟子,道家的老子和莊子,法家的韓非子。

  39.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而立(三十)不惑(四十) 知天命(五十)花甲(六十) 古稀(七十) 耄耋(八九十) 期頤(一百)

  40.“唐宋八大家”指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宋朝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唐宋八大家”的說法緣自明代茅坤編定的一本書《唐宋八大家文鈔》。

  41.三國時期“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 集中體現“建安風骨”特點的代表作家。北宋時期“三蘇”指蘇洵、蘇軾和蘇轍三父子。三班:漢朝史學家、政治家班固、班超、班昭兄妹。其中班昭是我國第一位女史學家。書法史上“二王”指王羲之、王獻之父子。liuxue86.com

  42.魯迅:“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后,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紅樓夢》中主要人物有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流傳于世僅八十回,后四十回由高鄂補寫。《紅樓夢》,堪稱中國最偉大的文學作品,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時稱“開談不說《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現在已成了一門“紅學”。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有很多的詩詞。并在第四十八回借香菱之口對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句作了精采的評論,認為詩中“直”、“圓”兩字精妙,將大漠景色寫得異常鮮明。第五十回中 , 王熙風這樣的俗人也可以說出“一夜間北風緊”這詩般的句子。

  43.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主人公是保爾·柯察金。其它人物還有冬妮亞、朱赫來、麗達等。

  44.蘇聯作家高耳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45.中國四大古典名著:《水滸傳》元·施耐庵,作品人物有“花和尚”魯智深, “豹子頭”林沖。《三國演義》元·羅貫中《西游記》明·吳承恩《紅樓夢》清·曹雪芹

  46.名著心血知多少?古今中外,許多名人都是鍥而不舍、嘔心瀝血,才寫出了千古傳誦的名著。事業的成功在于恒心和毅力,讓我們學習他們“春蠶到死絲方盡”的精神,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習吧!司馬遷《史記》15年 班固《漢書》25年 王充《論衡》31年 許慎《說文解字》22年司馬光《資治通鑒》19年 沈括《夢溪筆談》9年 李時珍《本草綱目》27年蒲松齡《聊齋志異》20年 徐宏祖《徐霞客游記》34年宋應星《開工天物》20年 曹雪芹《紅樓夢》10年 孔尚任《桃花扇》15年達爾文《物種起源》20年 歌德《浮士德》60年

  47.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名人傳》寫了三位名人:貝多芬,德國作曲家,世界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代表作《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和《月光曲》等。雙耳失聰對于一個作曲家是多么殘酷的打擊,但他不向厄運低頭,“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米開朗琪羅,意大利佛羅倫薩美術家,世界最偉大雕塑家之一。與達·芬奇,拉斐爾并列為意大利文藝復興藝壇三杰。作品有著名的雕塑《大衛》。列夫·托爾斯泰,俄國文學泰斗。 作品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等。作品被列寧譽為“俄國革命的鏡子”。

  48.外國文學大師:塞萬提斯,西班牙偉大作家,世界名著《堂吉訶德》.莎士比亞,英國偉大戲劇家,作品有《羅米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李爾王》等。馬克思稱他為"最偉大的戲劇天才"。歌德,德國最偉大詩人,文學泰斗。作品《浮士德》、《少年維特之煩惱》。普希金,俄國偉大詩人,作品《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自由頌》《葉甫根尼·奧涅金》等。雨果,法國偉大作家,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巴爾扎克,法國偉大作家,作品總名《人間喜劇》,其中代表作《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泰戈爾,印度詩圣,作品《飛鳥集》《園丁集》。海明威,美國作家,作品《老人與海》。

  49.世界著名童話作家丹麥作家安徒生,作品《海的女兒》《丑小鴨》.德國作家格林兄弟,作品《灰姑娘》《小紅帽》《白雪公主》。

  50.律詩分為首聯(一、二句),頷聯(三、四句),頸聯(五、六),尾聯(七、八句)。每聯的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

  51.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52.古代四大美人:西施(沉魚)西施浣沙、王昭君(落雁)昭君出塞、楊玉環(閉月)貴妃醉酒、貂蟬(羞花)貂蟬拜月。

  53.古稱“三教九流”三教指儒、道、佛三教。九流指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陰陽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十家指在上述九流的基礎上再加上小說家。

  54.中國歷史朝代:三黃五帝夏商周,秦漢三國東本晉,南北隋唐和五代,南宋之后元明清。

  55.航天英雄:楊利偉(神五)。聶海勝、費俊龍(神六)。

  56.城市別稱:福州(榕城) 、泉城(濟南) 、春城(昆明) 、成都(蓉城、錦城) 、廣州(羊城、花城) 、日光城(拉薩) 、水城(蘇州) 、冰城(哈爾濱)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文學手抄報   手抄報內容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