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作文 / 正文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作文1000字精選

2022-12-24 作文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作文 篇1

  2月8日晚上,從頭到尾看了央視的年度《感動中國》節目,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事跡令我非常感動。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支月英和王峰。

  評委會給支月英的頒獎詞是: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著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

  1980年江西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19歲的南昌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只身到離家兩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她從“支姐姐”到“支媽媽”,絢爛了大山里兩代人的童年。作為一名教師,深知教師工作的辛苦,支月英堅守在大山里的精神更是讓人佩服,自己要以支月英為榜樣,繼續扎根鄉村,為教育事業奉獻終身。

  評委會給王峰的頒獎詞是:面對一千度的烈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帶血的腳印刻下你的無私和無畏。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在人們的心中永生。

  20xx年5月18日凌晨,河南南陽市臥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突發大火,租住在一樓的王鋒發現火情后,義無反顧地3次沖入火場救人,20多位鄰居無一傷亡。第三次從火場出來時,王鋒已快被燒成了“炭人”,渾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大約五六十米距離的路面全留下了他血染的腳印。作為一名河南人,為有這樣一位無私無畏、舍己為人的老鄉自豪。

  看完感動中國,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們是如此平凡又是如此偉大。我們應該學習他們,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作文 篇2

  剛吃完晚飯,我就迫不及待地守在電視機旁。20點整,伴隨著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敬一丹的出場,中央電視臺20xx年度感動中國頒獎晚會正式開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一個個揭曉,他們有兩彈一勛功丞、有義務支教的夫妻、有默默做好事的普通市民、有打擊犯罪的英雄,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放棄安逸生活,在貴州山區義務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孫麗娜夫婦。

  朱敏才、孫麗娜夫婦分別是72歲和61歲,這樣的年紀的老年人大多選擇安享晚年,感受最美夕陽紅。可他們卻克服困難,在貴州山區堅持支教xx年,為這一片貧瘠的土地播撒文明的種子。他們所支教的尖山小學,海拔高達1300多米,只有兩間不通電的教室,窗戶連框都沒有。他們把原來的辦公室一隔兩半,外面是辦公室,里面是臥室,臥室和廁所共用一面墻,夏天臭氣熏天,晚上要帶兩面口罩才能入睡。但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朱敏才、孫麗娜夫婦仍是憑著那份執著和韌性,為大山深入的孩子帶去文明和知識,而且一去就堅守了xx年。

  朱敏才、孫麗娜夫婦的事故深深地感動著我,我的內心仿佛受到了一次神圣的洗禮,對比我們現在的學習生活條件,我們是多么的幸福。可是我們又真正為社會、為國家、為身邊的人民做了什么呢?伴隨著這個思考,在這個充滿正能量的深夜,朦朧入睡......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作文 篇3

  今天,我和同學們擦著淚看完了《20**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里面有飽受委屈卻無怨無悔的方俊明、扶貧救困、服務群眾的龔全珍、還有為了勸學,天黑走懸崖的格桑德吉。令我最感動是卻是劉盛蘭老爺爺。

  盡管只是50塊錢,但是對月收入只有300元的老人來說,依然也是很大的開銷。劉盛蘭家境貧苦,有過一次短暫的婚姻,但他30歲以后便獨自生活。第一次捐助后。劉盛蘭開始關注更多的孩子。不就企業倒閉了,他失去了工作。盡管生活不穩定,但他沒有因此歲失學孩子的捐助。十塊、二十塊、三十塊。老人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這幾十年的時間劉盛蘭老爺爺盡然捐獻了10多萬!劉盛蘭回到老家,在村民眼中,他不反是落魄人,還是不可理喻的。為了能繼續自主孩子,他必須從政府給他的生活費里擠出錢。捐贈的孩子多了,他必須從自己的嘴里掏出錢。老人吃的主食是鄰居們送的,或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對劉盛蘭說:省下每一分錢是最重要的。

  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高齡俯視生命。一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作文 篇4

  有一種智慧,叫樂觀;有一種美德,叫從容;有一種境界,叫舍得;還有一種力量那就是日積月累的堅守望著那些感動中國的人物體驗著他們迢迢人生征路,我嗅到了堅守的氣息。

  堅守,是一種精神,一種對夢想的執著的追求。大漠“獵鷹”木拉提?西日甫江因對警察的向往而踏上了追夢之路。從警xx年來,木拉提?西日甫江始終堅持戰斗在打擊暴恐犯罪活動第一線,他有著鋼的意志,鐵的臂膀,每天都在與死亡的狂沙較量,期間危險無處不在,然而他用身軀和熱血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安全、維護了社會的和諧安定。戰友的犧牲、親人的牽掛并沒有讓他畏縮,而是更加堅定自己的夢想。曾經的初念,已深深扎根于他心中,為了兒時的夢想他選擇了翱翔,選擇了堅守,他是一只高飛的獵鷹。

  堅守,是一份責任,源自于對祖國的熱愛,對未來的樂觀預期。于敏,1960年底放棄了即將成功的原子彈研究,開始參與氫彈技術理論探索。他在離亂中尋覓一張安靜的書桌,依靠自己的勤奮,舉一反三。終于在兩年零八個月后成功完成了氫彈核爆實驗。這比美國少用了四年半,比英國少用了兩年零一個月,比法國少用了五年零兩個月。這速度簡直是一個奇跡。他,一句囑托,許下了一生;一聲巨響,驚詫了世界;一個名字,蕩滌了人心。數日的堅守成就了他“氫彈之父”的美名。

  堅守,是致勝的法寶,是不懈的動力。朱敏才、孫麗娜,退休后沒有選擇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貴州偏遠山區支教。他們曾經走過半個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駐足,九年來,它們憑借堅守的動力發憤忘食、樂以忘憂,讓孩子們發現了新的世界。盡管已經古稀之年,但他們表示:“只要我們還能動,就希望在在這里繼續教下去。”夕陽已慢慢退去,但他們仍將最后的光亮留給朝陽,夕陽最美,晚照情濃,九年的堅守他們甘之如飴。

  堅守是一種力量。就讓我們堅守自己的夢想一起奮斗,圓自己的夢,園同盛夢,圓中國夢!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作文 篇5

  黃文秀,xx年6月16日,這個年輕美麗鮮活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0歲。她在她的入黨申請書中寫到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他人,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做出貢獻,這是她的初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她相應黨的號召,回到自己的家鄉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帶領鄉親們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黃文秀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她放棄了可以留在北京過安逸的生活,毅然的回到自己的貧困的家鄉,做最基層的工作,她是白坭村的第一個女書記,正因為是女同志,她的付出要比別人更多,困難也更多,還有因為她的年輕不被鄉親們認可,吃了很多的閉門羹,可是她用愚公移山的精神,鍥而不舍的在村里走村串戶,辛辛苦苦的翻山越嶺,跋山涉水的到每家每戶了解貧苦戶的情況,因地制宜的為當地的村民們搞發展,快脫貧,真脫貧。在黃文秀的帶領下,全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脫貧18戶56人,教育脫貧28戶152人,發展生產脫貧42戶209人,共計88戶417人。

  黃文秀也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吃水不忘打井人,在她家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是黨的扶貧政策,讓黃文秀一家度過難關,使他們家脫離了貧困。她脫貧了,可是她沒有忘記那些苦苦掙扎的貧困鄉親們。她帶領鄉親們種植八角,砂糖橘,杉木,積極修路,聯系買家,暢通銷路,盡可量的為鄉親們創收。

  扶貧工作無疑是非常辛苦的,可是黃文秀從來沒有喊過苦,說過痛,她發揚共產黨人不怕吃苦,不怕艱難的精神,勇往直前戰斗在最前線最基層,最需要幫助的地方發光發熱,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直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的忘我、她的大愛、她的感恩、她的飲水思源之情,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向永遠30歲的她致敬!(吳春玉)

  黃文秀是來自廣西百色一個貧困家庭的女孩。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從石頭村里一路考入北京師范大學。xx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她選擇回到家鄉工作,并響應號召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讓這位年僅30歲女孩的生命卻永遠定格在了扶貧路上。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新時代的青年,黃文秀同志畢業后沒有選擇條件優越的大城市,而是毅然的回到家鄉。在扶貧工作上,她身體力行,不忘初心,她是脫貧攻堅的踐行者。做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像黃文秀同志一樣,要主動響應國家和社會的需要,不忘初心,腳踏實地,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發光發熱、恪盡職守,盡職盡責。

  要像黃文秀同志學習走出舒適圈,要擼起袖子加油干,磨練意志,不怕風雨,能擔當、敢擔當,勇于擔當,這樣才能不辱使命。而對于我來說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來填補自己的不足。要培養自己的戰斗精神,要保持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意識,在遇到復雜困難問題的時候,要勇于擔當。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作文 篇6

  自20xx年開始,中央電視臺啟動了“感動中國20xx年年度感動人物”的大型評選活動。這一活動以“感動中國、感動公眾”為主題,以現實生活中的杰出事跡作為評判標準,專門評選為推進社會進步、推進時展、做出杰出貢獻、取得重大成就并引起社會公眾關注的科學人物;在各行各業身處平凡工作崗位,做出了不平凡事跡的愛崗敬業人物;用一個人的力量為社會的正義和公平、為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進行奮斗從而做出了杰出貢獻的人物;個人的不朽經歷和不凡的行為代表了社會發展的方向、體現了時代價值的人物;個人在生活、家庭、集體和社會中表現優秀、行為特別感人,體現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優良傳統美德的人物。該節目自20xx年啟動后,年年舉辦至今,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反響十分強烈。

  一、“感動中國”欄目的社會價值

  “感動中國”欄目的播出,不僅起到了鼓勵和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的作用,其對于引領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也具有深遠意義。在社會各方面都得到了極高的評價。有人說,“感動中國”是一個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平臺,在這里,你能感受到中華民族精神的高尚、不朽的思想、普世的價值觀,它是中華民族精華的所在,是中華民族忠孝的代表。在這些優秀事跡中,我們可以清晰看見那些身形瘦小卻撐起一片藍天的人,那些家貧如洗卻還是一心助人的人,他們堅韌的性格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常讓我們熱淚盈眶。他們的大愛、無私、真善美、象征著中華民族引領時代的靈魂。

  有人說:“感動中國”是播種機,一顆一顆的播種著道德的種子,在社會發展不平衡的階段,匯聚著道德的力量,共同構筑偉大的大國之魂!

  二、對“感動中國”欄目的理性反思

  根據“一分為二”的辯證思維,該欄目有好處也有不足之處,“感動中國”欄目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感動中國人物僅表現為中小學生作文中的素材,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跡對于青少年來說只是一個偶像,一個遠不可及的作文素材,很難成為自身學習的榜樣。其次,“感動中國”欄目的影響觸發了作秀的盛行,自20xx年播出以來,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掀起了一股學習感動人物事跡的風潮,各大媒體開始不斷的報道助人為樂、舍己為人、拾金不昧等新聞,旨在弘揚社會道德風尚的同時增加收視率,于是各地好人好事在屏幕上不斷上演。第三,“感動中國”僅僅局限于內心的感動,然而,關掉電視,當我們面對自己的父母,身邊的小事,那些需要我們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們時,我們會忘了當時的感動,或者說是不敢記起那份感動,聽多了那些碰瓷、訛人的事例,讓我們無以樂觀。

  三、對“感動中國”欄目的價值觀評價

  首先,“感動中國”欄目的積極影響是不可否認的,它喚起我們心靈深處的真、善、美。作為走在時代前沿的大學生,他們內心深處的真知應該被喚起,并能以這份真知為指引,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

  孟祥斌縱身一躍的豪壯,讓他永遠定格在了那寒冷刺骨的冬季,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救了另一個同樣的生命,這樣的結局,我們只能用道德的觀點去解釋,他永遠的沉睡在了冰冷的河水里,卻給人們帶來了生命的啟示。60年前,有一對夫婦,赤手搭建起了第一張手術臺后便再沒有離開,始終堅守在手術臺上為民眾治病,手中持刀,取走病痛,無私奉獻,他們就是胡忠、謝曉君夫婦,信守誓言,永不放棄,這又是何等的精神境界!“感動中國”欄目評選出我國優良品質的體現,為社會樹立了標桿,為整頓社會風氣和提高國民素質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次,“感動中國”欄目對我們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和有益啟示,它對于一些人一些事進行了標榜,這些人和事的確令我們感動,值得我們去學習,這一種導向作用不容忽視。可換個角度來看,中國這么大,人口那么多,令人感動值得大家學習的人和事也很多,可是有的被發現了,成了感動中國的人物,而有很多人做著更為感動的事跡卻沒有被發現,他們仍然過著不好的、不為人知的甚至不被人理解的心酸日子。

  當這些人一次又一次的看到熒幕上的感動人物的光鮮形象卻始終沒有自己的身影時該做何感想,可是明明自己付出的比他們還多,這種情況下那些在默默做著“感動中國”事跡的人們是否會繼續做著感動中國這些事呢?“感動中國”所傳遞的精神品質應該成為每個人心中熊熊燃燒的火焰,不是做給別人看的形式,而是自己思想上的覺悟和行動上的證明。

  第三,“感動中國”中的優秀事跡體現了民族精神,是弘揚我國優良品質的典范,對每一個人都有著很強的教育意義,幫助我們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當然,其消極影響也要給予重視。道德性的東西不應被賦予過多的榮譽色彩,民族精神應該被傳承和宣揚,可如果太過,它的意義就不再單純,太多的榮譽刺激會讓人誤以為道德=榮譽,在這樣一種錯誤意識的指導下道德社會最終也將變成榮譽社會,一旦失去了這種榮譽道德是否也將蕩然無存呢?也就是說每當道德的行為出現的時候我們都予以榮譽的刺激,久而久之在人的潛意識里就會把榮譽和道德聯系起來認為有了道德就一定會得到榮譽,但是當有一天社會不再賦予有道德人以榮譽,那么這種道德行為也將逐漸消失。因此,“感動中國”欄目承擔的責任和扮演的角色就更為重要,在看到積極影響時也不可忽視消極影響,只有趨利避害才能讓社會和諧向上發展。

  鑒于此,筆者認為對“感動中國”欄目的認識理應如此:大眾應對“感動中國”欄目的認識更客觀,認真理解感動中國的精神內涵,切莫忽視以人為代表背后的精神實質;媒體應認清自己的作用,端正做報道的態度,扭正報道的方向,不報道作秀、虛假的感動,對于感動人物的宣傳不神圣化、主觀化;教育機構應加強對“感動中國”欄目所傳達精神內涵的教育和傳播,用科學的教育方式,將感動背后的的精神和品質正確的傳承和發揚。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作文 篇7

  境界

  回鄉之后,孫景坤將組織關系交給村黨支部、退伍手續交給地方民政部門,對自己的功績只字未提。

  沒有不透風的墻,被刻意塵封起來的戰斗功績終究還是被發現了。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同村村民張德勝偶然得到一本書,名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第四十軍戰史冊》。

  “那上邊有許多繳獲的飛機大炮,我很感興趣。”張德勝說,“其中有一頁寫到奮戰在危急時刻的副排長孫景坤,我就想,這不是我們的二大爺嗎?”

  張德勝帶著這本書,馬上來到孫景坤家。

  “他一看這本書,讓我念給他聽一聽。”張德勝回憶,“我當時就很震驚,這個老英雄就在我們身邊,他平時可是從來不講啊。”

  孫景坤是戰斗英雄的消息,漸漸傳開了。

  人們感到震驚。

  有人說:“老孫,你參加革命除了帶回一身傷疤外,什么好處都沒有得到,太吃虧了。”

  還有人說:“都知道他當過兵,沒想到他是那么大的英雄。”

  有人感到不解:“他那么大的功勞,怎么不見他提什么要求。”

  還有人感到惋惜:“如果當初留在城里,可能早就成了國家干部,換成我可做不到。”

  但更多的人是欽佩和感動。

  1948年1月,為了勞苦大眾翻身得解放,24歲的孫景坤告別新婚才5天的妻子,毅然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孫景坤對家人說:“從我參加革命那天起,從沒想過什么叫吃虧,什么叫好處,也根本沒有想過要撈點什么。”

  孫景坤對村黨支部副書記蔡寶軍說:“我能活著回來就不錯了,想想看,戰場上死了多少戰友,死去的人什么都沒享受著,我活著回來還要什么享受?!”

  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孫景坤一生不變的精神境界。

  孫景坤嚴格自律,從未謀取過個人私利,一生清貧。

  大女兒孫美麗說,父親在生產隊當了20多年隊長,每每有單位招工,父親都毫不猶豫地把機會讓給別人。家里姐弟7人,除了兩個弟弟正常當兵和招工外,其余都是農民。

  孫美麗一度很不理解。后來,她漸漸明白:經歷過生死的父親,總想回饋社會更多。“他是在替戰友活著!”

  南征北戰,孫景坤患了嚴重的胃病,每次犯病,只是吃上兩片藥頂一頂;他曾突發心臟病,借錢做了支架手術。幾年前,他住院做手術缺錢,嚴令家人不要向政府開口,盡量向親戚借一借。

  孫景坤一直與孫美麗住在一起。房子年久失修,有時會漏雨。對此,他總是說:“自己修一修就行了。”房子冬冷夏熱,老人歲數大不抗寒,夏天有時都要穿棉襖,但他常說:“和當年在坑道相比,我受這點苦又算得了什么?”

  “在孫景坤心里,總是先想著黨、想著國家、想著別人,而把自己擺在最后。”村黨支部書記邱大鵬說。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感動中國觀后感作文   感動中國觀后感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