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範文 > 辦公文秘 > 規章制度 / 正文

內閣制度知識點范文8篇

2024-04-25 規章制度

我古代內閣制度的出現是為減輕皇帝沉重的政務,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現代內閣制總攬國家行政權力的內閣在議會的基礎上產生,并對議會負責。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內閣制度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內閣制度知識點范文8篇

內閣制度知識點1

明朝內閣制度有自己鮮明的特點。

形成時期長,而且始終沒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終不是中央一級正式的行政機構。

從永樂開始,歷代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寄大政于內閣,皇帝“其不接見臣下而能統治天下者,以有閣臣票擬故耳”。但是,他們誰也不敢擔當違反祖制的罪名,誰也不愿從已經取得徹底勝利的皇權中,又拿出一部分給閣臣分享。所以內閣進展緩慢,而且始終未能成為中央一級正式的行政機構。

內閣與皇權矛盾重重,又始終屈服在皇權的重壓下。

閣臣與皇帝矛盾,除了反映為封還詔旨一類以外,很多反映為閣臣在中葉以后不斷提出辭職。皇權與內閣矛盾,亦反映為明代閣臣善終者少,有政績的不多。明代內閣權力不穩定,雖然有嚴嵩,張居正之顯赫,但他們一是乘皇帝靜攝而代行皇權。一般閣臣來說,由于基本上都是文學侍從之臣出身,入閣后權力之大小,只決定于票擬被采用的情況,所以呈現為不穩定,沒有保障,沒有連續性。[20]

與漢、唐、宋相比,明代輔相的業績并不顯著,這一方面固然與入閣前之資歷有關。漢、唐、宋之宰相都要經歷郡邑,而明之閣臣卻基本上出于翰林院。他們沒有從政經驗,不知民間疾苦,對政事自然難以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但另一方面,則由于他們權力不穩定,被司禮監擠著,被皇權壓著,即使有抱負也難于施展。

顯然,這樣的內閣只能助長皇權,而不可監督、約束皇權。有明一代,內閣始終未能成為對皇權的威脅,從這個角度來說,朱元璋廢丞相的目的是達到了。

內閣受制于司禮監,矛盾深刻,但又不得不走司禮監的路子。

在中樞系統中,內閣有票擬權,司禮監有批朱權,是內外相維的雙軌制。但雙方地位的特殊性使內閣難以與司禮監抗衡,雙方權力的大小,又是以皇帝的向背為轉移而互相成比,因此,他們之間不可能有真正的相維相濟,而只能有對權力的激烈爭奪。皇帝寵信司禮時,司禮盡奪內閣權力,如劉瑾、魏忠賢時;否則就是權相出現,如嚴嵩、張居正時。

嚴嵩、張居正之顯赫,還得討好司禮監,就是明證。

綜觀有明一代,內閣對宦官之干政,雖亦起過一點制衡作用,如成化年間,由于閣臣一再堅持,汪直主持的西廠一度被撤。但總的來說,內閣是越來越受制于司禮。內閣為司禮監扼制,以致明代成了宦官為禍最烈的朝代。

內閣與六部經常互爭雄長,矛盾重重。

歷代及明初,六部均隸屬于丞相,凡事必須秉承宰相的意志,自撤中書省、提高六部品秩后,六部變成直接對皇帝負責,職權完整,而且在閣之上。但隨著內閣品位的提高,又有票擬權,內閣比六部更接近皇帝,部權便在不同時候、不同程度上為內閣所侵。但是,內閣畢竟不同于中書省。從制度上說,六部不必聽命于內閣,而內閣則“凡百政事,非下部必不可行,不能行”。于是內閣借位尊勢崇而力圖控制六部,六部則鉆內閣沒有法定地位和權力的空子,力圖擺脫控制。因而閣部經常爭權,尤其是爭奪人事權。

內閣與六部這種職權界限不清,工作上彼此失調,大大影響了明政府的行政效率。在客觀上,則有利于司禮監的擅權亂政。

內閣中矛盾激烈。

尤其嘉靖以后,閣臣間的傾軋突出由于閣臣的任用、權力大小、去留,均沒有明確規定,又由于首輔與次輔間權力懸殊,在天啟以前一直無明確的職責分工。所以閣臣間爭奪權勢的斗爭激烈,尤其是“嘉靖以來之首輔,莫不由傾軋排擠而得之”,如嚴嵩拉攏科道彈劾翟鑾,使翟被“削籍為氓”。嚴嵩與夏言互相排擠,致夏言被棄市。

在閣內的紛爭中,閣臣不但各自培植自己的勢力,致使明中葉以后的政治日益腐敗。

從明代內閣制度的種.種特點,可見內閣制度在當時并未能成為與君主專制政體完全適應的輔政制度。內閣地位的特殊又使它成了矛盾輻輳之所,各種矛盾的發展,無一不是加劇了政治的腐敗。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