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心得體會 > 讀書心得 / 正文

親子共讀《論語》心得體會

2023-02-07 讀書心得

現在讀《論語》的人越來越多,我相信,只要懂得仁,我們的祖國將會更加富強,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生在祖國的人也會越來越團結,越來越友好。

親子共讀《論語》心得體會(篇3)

《論語》是一部記錄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這部著作不過區區萬字,語言十分簡潔精煉,但含義卻十分深刻雋永,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北宋著名政治家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足以見《論語》對當時社會影響之深遠,作用之巨大。而讀完這部著作,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論語》在說理方面的深入淺出、言簡意賅,尤其善于以小見大,常常通過隨處可見的日常事物來反映深刻至理。大到一個國家的治理方略,小到一個人的處世之道,都被一種十分簡單明了、通俗易懂甚至是接近于口語的語言呈現給讀者。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子路篇》)就用寥寥數字向我們闡釋了治理國家的大道理:先立法,同時赦免一些有細小過錯的人,同時推舉能干的人才。九個字便點明了從政治國的幾大要點:建立司法機構及司法制度,使國家一切有法可依;恩威并重,賞罰分明;廣納賢才,重用人才。看似極為簡單的幾點卻道出了治國的真諦。首先,法制是治國的根本,是其他一切制度的根基,這說明孔子注重“仁政”的同時也充分意識到法律制度的重要性。而“赦小過”則又充分體現了孔子的“仁愛”和“以人為本”的思想,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孔子思想體系中“仁”與“法”的辯證性,即兩者都不是絕對適用的,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是以仁為主還是以法為主,從中我們也能看出孔子在治國方略上還是有自己的一套思想體系的。對人才的重視也再次證明了孔子以人為本、愛惜人才的思想。治理一個國家的政策方針就這樣被孔子以自己的方式看似漫不經心簡單明了的說出,實則包涵了孔子的深意和苦心以及他治國安邦的殷切期盼,可謂是言至簡而理至深。

而在更為具體的為人處世方面,孔子在《論語》中也給了我們很多金玉良言。比如“子曰:‘德不孤,必有鄰’”(《里仁篇》)這六個字字面意思十分淺顯,一看即知: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做)伙伴。這是在勸諫人們堅守道德,無論周圍有沒有理解自己的人。同時也是孔子在提醒自己即使周圍人不認同也要在道德的路上堅持走下去。從中我們仿佛聽到了孔子對他人的諄諄教導,也聽到了孔子對他自己道德操守的堅定呼喊。然而,從中我們也能看出當時社會中道德的缺失,正是因為“德之孤”才讓孔子深感憂慮,從而借“必有鄰”來為自己和那些所有正在孤獨地堅守著道德的人堅定信心。短短六個字,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在道德道路上郁郁獨行但又無比堅定的孔子以及當時那個世風日下、道德缺失的社會,可以說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沒有連篇累牘的長篇大論,也沒有艱澀難懂的深奧語言,《論語》選擇了用一種平易近人的簡單方式來告訴我們那些或大或小或深或淺的各種道理。這樣的平易近人在如今這個各種著作論文動輒以百萬計且語言都力求專業的時代早已十分罕見。當然,語錄體決定了《論語》的語言不會太書面太晦澀,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學習這種平易近人。畢竟寫文章的目的不過是闡釋道理表達和自己觀點,往往我們在追求篇幅和語言專業度的同時忽略了寫文章所應該達到的目的,而如果簡潔的語言和直白的語言能夠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那我們為什么不在寫文章時努力做到刪繁就簡,將深奧的道理、艱澀的語言淺顯化、直白化呢?這一點也是我讀《論語》之后最深的感觸。

親子共讀《論語》心得體會(篇4)

有這樣一本書,它富含著道理,隱藏著睿智,它的道理也許不必須被我們所理解。但它在我們看來,卻是一本凝結著古人智慧的作品。它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它是一本語錄體散文集,它記載著一位古人的思想,體現了那位古人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

曾經有這樣一個人,他開創儒家學派,他編篡《春秋》,他修訂五經,他創辦私學,他打破貴族教育,他有著此刻人們不及的聰慧,以及當時人們所不及的思想。他在現在,已經是國際知名的人物,他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名字。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讀書心得范文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