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心得體會 > 實習心得體會 / 正文

關于工程地質實習心得(精選9篇)

2023-05-25 實習心得體會

關于工程地質實習心得 篇2

一、實習內容:

南望山南坡,北埡口南側,地質大學北區西南角公路拐角處,地質大學北門南望山汽車站構造地質學習

二、實習目的:

學會掌握使用地質羅盤儀和錘子的方法;掌握測量巖層產狀的方法,并學會認識簡單的地層,褶皺,斷層,及其他地質現象,定點描述,勾畫地質界線,做地質剖面圖;辨認不同的巖石,觀察其特征;學會用穿越法和追蹤法測繪地質界線或斷層。從而使我們對工程地質勘探方法有一個較為感性的認識,為今后地質、巖土方面的專業課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同時聯系實際,為今后的專業的學習以及到工地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實習過程:

早上7:30我們從學校出發,到達南望山南坡后,首先,學習和練習使用地質羅盤儀,測量巖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下:測量走向:將儀器蓋子開到極限位置,松開磁針鎖制器,使磁針能自由旋轉。將一起下側的棱緊靠欲測的地質界面,上下左右調整使圓水準泡居中(注意不要讓羅盤長邊下側離開地質界面)。此時,羅盤長編下側既相當于走向線。由于走向有兩個方位,所以可讀南針,也可讀北針,刻度盤上的數值既為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

測量傾向:

將一起上蓋的背面緊貼欲測的地質界面,調整羅盤儀使水準泡居中。此時磁針北針所指的刻度盤上的數值就是該界面的傾向。(切記,此時只能讀北針所指的刻度盤的數值,傾向只有一個方向)。若傾角較小,也可用連接合頁下下邊的一起外殼短邊緊靠欲測的地質界面。調整水準泡居中,讀磁針北針所指的刻度盤上的數值亦可。

測量傾角:

將一起上蓋開啟到極限位置,并且將羅盤儀側邊緊靠地質界面并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線,讓長水準泡居于下方,旋動測角旋紐,調長水準氣泡居中,此時傾角指示盤在下刻盤指示的數值即為該地質的傾角。在實際測量中,如果傾角較大,則可只用測傾向和傾角,如果傾角較小(〈20?),為了提高精度,則首先要測走向且標記走向線,然后測傾向和傾角。學會使用地質羅盤儀后,老師帶我們對南望山上的一些巖石進行辨認,并對南望山的地質進行講解。

1、自然經濟地理

研究區位于大別山南緣,江漢平原北東緣。地貌上以低山丘陵區為主,主要由南望山、喻家山等多個低山丘組成,呈近東西向斷續展布,與東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應。低山坡角較緩,在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110米,海拔最高者為喻家山(149.4米),最低洼處為東湖。海拔100米以上者多見有基巖出露,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間凹地多為近代殘坡積物堆積。研究區內以黃棕壤土和少量紅壤土為主,壟崗中部以黃棕壤土為主,土質粘性重,壟崗上部為少量紅壤土,酸性強,土層薄。區內地下水賦存在碳酸鹽巖類含水層及碎屑巖裂隙水含水層中,富水性極不均一,多被第四系覆蓋。在巖石破碎、斷裂發育,巖溶發育處,巖溶水及裂隙水明顯富集。區內地下水化學類型主要為重碳酸鹽類地下水,屬低礦化度淡水,水質較好。

2、地層

研究區的地層跨及秦嶺、揚子兩個一級地層區,第四紀堆積物分布最廣,占總面積80%以上,基巖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峰山、獅子山等低山處有出露,主要為志留系粉砂巖、泥盆系石英砂巖、石炭系灰巖、白云質灰巖、二疊系硅質巖等。志留系頁巖常組成背斜核部,背斜兩翼依次為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不同時代巖層。

研究區由于受到第四系覆蓋、河湖眾多及構造因素的影響,使地層出露不全,僅出露有中志留統墳頭組(S2f)上泥盆統五通組,(D3w)下二疊統孤峰組,(P1g)以及第四系沉積物(Q),石炭系地層未見地表出露。

地層巖性組簡述如下:

中志留統墳頭組(S2f):上部為灰褐色厚層狀中粒石英砂巖、長石石英砂巖、粉砂巖(圖1);中部為一套棕黃色中厚層狀一厚層狀雜砂巖夾粉砂質頁巖,局部含磷結核;下部為黃綠色粉砂質頁巖、頁巖、泥質粉砂巖。上泥盆統五通組(D3w):上部為灰白色厚層狀純石英砂巖,偶夾白色粘土層;下部為灰白色厚層一巨厚層狀中細粒石英質礫巖、含礫石英砂巖,礫石為脈石英。與下伏中志留統墳頭組(S2f)地層呈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接觸面上可見鐵鋁質古風化殼。石炭系未見出露。下二疊統孤峰組(P1g):上部為灰色薄層一厚層狀硅質巖(圖2);下部為灰黑色厚層狀瘤狀灰巖,白云質灰巖,與下伏地層接觸關系被覆蓋。第四系(Q)全新統為沖積、湖積、湖沖積層及坡殘積成因的礫石、砂粘土等。3、構造

研究區在大地構造位置上處于揚子板塊北緣,襄樊-廣濟斷裂南部,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構造運動,發育一系列走向EW至NWW向的線型褶皺,NW、NWW、NE和近EW向的正斷層、逆斷層及逆掩斷層。其中,褶皺在本區占主導地位,并對其它構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主體構造線近東西向,在南北向主應力作用下,還發育有其它一些次一級的構造形跡。區內現代構造運動呈緩慢下降趨勢,新構造運動升降幅度不大,是一個相對穩定地區。

(1)褶皺

本區褶皺自北向南依次有:

磨山向斜:位于磨山113.9-116.4高地。這是本區發育較為完整的、軸跡呈近EW向延伸的小型開闊向斜。該向斜核部地層由上泥盆統五通組含礫石英砂巖、石英砂巖所組成,構成了山脊,是向斜成山的實例。向斜兩翼地層由中志留統墳頭組泥質頁巖、粉砂巖、砂巖組成。巖層相向傾斜,北翼產狀為17030~40,南翼產狀為10~2023~50。近核部巖層傾角變緩,一般在15~20;轉折端圓滑開闊,軸面近直立;樞紐在東西兩端仰起,在區域上長20公里,寬0.81公里,屬于直立傾伏型褶皺。大李村背斜:位于磨山一風箏山之間,與磨山向斜平行展布。核部由中志留統墳頭組砂頁巖組成,北翼為磨山向斜的南翼,南翼依次由上泥盆統五通組、石炭系、下二疊統孤峰組組成,地層發生倒轉,向北傾斜,傾角70左右。區域上長40公里,區內寬2公里,由于覆蓋區影響,褶皺形態未及磨山向斜清楚,但是根據核部寬度和兩翼產狀變化,可以判定該背斜應為一轉折端寬緩的倒轉箱狀背斜。園林學校向斜:位于風箏山一喻家山之間,為大李村背斜相鄰褶皺。核部被第四系覆蓋,北翼與大李村背斜共翼,南翼依次出露上泥盆統五通組、下二疊統孤峰組、中志留統墳頭組,產狀為350~1040~80,延伸長40公里,西至長江大橋。寬度小,表現為箱狀向斜。

(2)斷層

本區斷層主要是基于褶皺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可分為近東西向的縱斷層和近南北向的橫(斜)斷層。斷層規模相對較小,平面上延伸不長,如地大水塔斷層。縱斷層組:已觀察到的縱斷層有磨山、風箏山南北坡、喻家山共四條,它們規模大小不一,走向近東西。標志為地層缺失、產狀突變、巖石破裂、摩擦鏡面和階步發育等,并常被橫(斜)斷層切錯。斷層面均較陡立,微向北傾斜,斷面擦痕多組,屬多次活動斷層性質。橫(斜)斷層組:野外觀察到如磨山南北坡、喻家山等地,走向近南北,標志有地層沿走向被切錯、切割縱斷層、破碎帶、向斜核部寬窄突變等。斷層面較陡,傾向或東或西。

4、構造剝蝕地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校區至磨山一帶為構造剝蝕地形,由南至北分布有三條走向近東向的山脊。南側為南望山--喻家山,其主峰分別為139米、149.5米。中間展布的有都山、猴山、風箏山及團山。北為磨山,主峰高116.4米。山脊之間為高程24-58米的崗狀平原。該區在2億多年前沉積了一套礫巖、砂巖、頁巖、灰巖及硅質巖。由于受到中晚三疊世后期印支-燕山運動的影響,產生了近南北方向的強烈擠壓作用,從而使三疊系至志留系發生了顯著的縮短,形成強烈褶皺。褶皺軸跡方向近東西,并伴生有走向近東西的斷層和其它方向的斷層,從而墊定了走向東西延伸,南北起伏的山巒地形。據對武漢地區地貌發展史的研究,喻家山至磨山所見比高10~100米的山梁,為早第三紀末喜山運動以來形成的夷平面(準平原化)。本區在喜山運動時期,地殼強烈上升,遭受剝蝕,早更新世早期,地殼下降,大云夢澤形成。末期地殼又上升,剝蝕形成了云夢期夷平面。地形除明顯受地質構造控制外,也強烈反映出差異風化剝蝕的特點,即坡度與巖性相關,抗風化力強的石英質礫巖、砂巖構成山包或山丘;灰巖、頁巖侵蝕成溝谷或地洼地帶。基巖面上的疏松沉積物多為坡殘積物,呈深紅色網紋紅土、褐紅色砂土、褐黃色砂土,常含少量角礫。低洼處為紅灰色、黃灰色粘土、亞粘土。接下來我們到了南望山埡口。在這里我們對道路兩側的巖層進行測量。最后,我們還來到了最后的南望山北門汽車站處,這邊我們主要聽老師的講解并觀看了斷層。

四、實習心得:

野外測量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了解測量,知道了巖土工程的大體分類,掌握了一些實踐的知識。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次實習是將我們以前所學的知識初步的與實踐聯系起來,不僅讓我們堅信了以前所學的知識的正確性,同時也拓展了我們的知識面,為我們下學期將要進行的專業課的學習鋪下了道路。通過實習,我們不僅在知識上更上一曾樓,而且在身體素質和意志力上也有一定的提高。最后衷心感謝陳洪江老師一直以來的辛勤指導。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