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祝福 > 節假日 / 正文

中國的三大傳統鬼節是哪些

2024-03-23 節假日

祭祖

中元的由來,與上元相同,本來與迷信無關。佛道兩家,將其作為節會,民間又將其叫作鬼節,還叫作瓜節。《大藏經》中載:“目蓮以母坐餓鬼中,佛令作盂蘭盆,以奇果素食置盤中,供佛而后母得食。”后人依此典故,隆重地對待這個節日,僧尼道俗,都精心營建盂蘭盆,供奉諸佛。百姓人家也大多持齋誦經,祭莫祖先,撫慰孤寡,教化人心,以至肉市也為之罷市。

相傳七月十五日為祖先回家的日子。所以各家各戶,不論貧富,都要準備錢幣、果脯、美酒以及時令之物祭祀祖先。云南、貴州的苗族人,每年農歷七月十四日到十五日這兩天。焚燒紙錢、遙祭祖先的風氣也很盛行。七月十四這天叫江南節,十五日叫作江西節。

祭品之中,各地多用西瓜和茄餅。有將西瓜切割成多個齒狀的,稱之為西瓜山。紅瓤黑子,擺在桌案之上。至于茄餅的做法各不相同,可用麥粉或者糯米粉做,形如半月,以青菜或豆沙糖做餡,再取茄子的柄,剝去外皮,插進餅的一端;有把茄子切成絲,與面和好,再用油煎的;還有的將茄子切成絲,盛放在器皿里,用手搽壓茄子絲,擠壓出水,然后用這些水和面屑,加姜絲和食鹽,調成面漿,用油煎炸。

北方各省,有獻麻谷的做法,有的在家中供奉;有的在門左右首擺放,稱之為供麻谷;而持麻谷數根,插在隴上,則稱之為送麻谷。此時麻谷已經送到打谷場,以此宜告農事順利,莊稼成熟,薦嘗新物,正符合古時的祭祀之意。

按我國的習俗,一年中祭奠亡靈,中元最為重要。家有新喪的,哀痛尚深,其至親好友。要在死者去世第一年的七月十五準備好祭品,送到死者家中祭奠,以示追悼。

女子出嫁后,常住夫家,對于娘家的祖宗,遇到節日一般不能參與祭祀,所以本日應回到娘家拜祭,暫盡孝心。祭祀后和大家一起聚餐,共享祭品,也可一敘闊別之情,并討論族中事宜。

安徽西南部,如太湖、潛山、懷寧等縣稱中元節為“七月半祭祖”,是清明節之后又一重要的祭祀日。不同的是,清明節是聚族而祭,“七月半”多半是一家之祭。自七月之初,在墟市街道、田間地頭可看到堆積成山的祭品,包括冥紙、冥衣、靈屋、線香和鞭炮。自初十開始,便要將廳堂打掃干凈,并設置香案、先祖牌位,備酒肴撰品連日供奉,以迎先人故霸祖。家人不許吵鬧、不許赤身露體,在家中看到蛇蛙蝶鳥不能打死,并且要焚香燒紙,因為這些東西有可能是祖先變化的。到“七月半”祭祖時,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只次茶飯,直到七月份日送回為止。紙錢不能只燒給自己的亡親,也要給無后人的亡靈燒一些,以免他們在陰間為難自己的先人故祖,于是便又有了在十五日夜為孤鬼“燒孤衣”的說法。民間至今還保留著這種習俗。

  送羊節

舊京及華北地區的農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起因是,沉香劈山救母成功后,沉香要追殺殘虐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和舅甥之誼,于是每年七月十五都會送給沉香一對活羊,相傳是取其“楊”姓的諧音,以重結兩家之好。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羊,祥也。”甲骨文《卜辭》中也稱羊通祥。可見在古代,羊這種動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因而民間便流行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后來漸漸發展為送一對面羊。

三大鬼節之寒衣節

寒衣節的來歷

每年農歷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為送寒衣節。 亦稱冥陰節,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并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為免先人們在陰曹地府挨冷受凍,這一天,人們要焚燒五色紙,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連帶著給孤魂野鬼送溫暖。十月初一,燒寒衣,寄托著今人對故人的懷念,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悲憫。 同時,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寒食節的習俗

1. 禁煙冷食:寒食節古代也叫“禁煙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并參與。

2.拜掃祭祖: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唐代編入《開元禮》“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中,成為官方認同并倡導的吉禮之一。后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后將子推燕、蛇盤兔撒于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于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中國的三大傳統鬼節是哪些   三大鬼節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