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祝福 > 節假日 / 正文

中秋節是什么時候

2022-12-19 節假日

中秋節是什么時候?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又稱八月節,2023年中秋節為:2023年9月19日。

關于中秋來歷: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節。這是秋天的中期,所以叫中秋節。中國農歷一年分四季,每季分孟、仲、季三部分,所以中秋也叫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亮,所以也叫月夕和八月節。這一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明月,自然會期待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流浪者,也寄托著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因此,中秋節又稱團圓節。

古代中國人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迎寒祭月將在中秋夜舉行。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絕對不可或缺。西瓜也要切成蓮花狀。月下,把月亮的神像放在月亮的方向上,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月,然后家庭主婦切團圓月餅。切割的人應該提前計算全家有多少人。在家和其他地方的人應該一起計算。他們不能切得更多或更少。大小應該一樣。


據說齊國古代丑女無鹽,小時候虔誠拜月。長大后,她以超群的品德入宮,但沒有受到青睞。一年8月15日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女王,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所以女孩拜月,愿看起來像嫦娥,臉像明月。

在唐代,、玩月在唐代頗為流行。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無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燒香拜月,祈求月神的祝福。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寶塔等活動。自明清以來,中秋節的習俗更加流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節、塔燈、天燈、月亮、火龍舞等特殊習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遠不如過去流行。然而,宴會和賞月仍然很流行。人們問月亮,慶祝美好生活,或者祝遠方親人健康快樂,與家人千里共享。


中秋節有許多習俗和不同的形式,但它們都體現了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

中秋節歷史悠久。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它也在慢慢發展和形成。古代皇帝有春祭日和秋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就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模仿,在中秋節,對著天空明亮圓圓的明月,觀賞崇拜,表達感情,習俗傳播到民間,形成傳統活動,直到唐朝,祭祀習俗更受關注,中秋節成為一個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了8月15日中秋節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非常豐富,嫦娥奔月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節的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據說在古代,十天同時出現在天空中,農作物死亡,人們不生活,一個英雄叫后羿,無限強大,他同情痛苦的人,爬上昆侖山頂,運動足夠的力量,打開弓,一次射出九個多太陽,嚴格讓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伏,造福人民。

因此,后羿受到了人們的尊重和愛戴。后羿娶了一位名叫嫦娥的美麗善良的妻子。除了傳藝狩獵,后羿整天和妻子在一起。人們羨慕這對才女相愛的夫妻。

許多志士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有一天,后羿去昆侖山拜訪朋友求道。他遇到了路過的王母娘娘,向王母要了一袋不死藥。據說服用這種藥可以立即升天成仙。然而,后羿不愿離開妻子,所以他不得不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把藥藏在梳妝臺的寶箱里。出乎意料的是,她被反派蓬蒙看到了。他想偷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出去打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下來。后羿帶大家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劍闖入內宅后院,威脅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關鍵時刻,她立即轉身打開百寶箱,拿出不死藥吞下去。嫦娥吞下藥,身體立即漂離地面,沖出窗戶,飛向天空。因為嫦娥牽掛著丈夫,她飛落在離世界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女。

晚上,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在白天哭了。后羿既驚訝又生氣。他抽劍殺了惡棍。蓬蒙早就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他仰望夜空,呼喚妻子的名字。這時,他驚訝地發現今天的月亮特別明亮,有一個像嫦娥一樣搖晃的身影。他拼命追月亮,但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如何也追不上。


后羿別無選擇,只能派人去嫦娥最喜歡的后花園,放上香案,放上她最喜歡的蜂蜜和新鮮水果,在月宮里聽到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人們紛紛在月下擺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良的嫦娥祈。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習俗在民間傳開。

中秋傳說二—吳剛折桂

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據說月亮上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高度超過500丈。下面經常有人砍它,但每次砍下來,被砍的地方都會立刻合攏。幾千年來,這棵桂樹永遠不會被砍掉。據說砍樹的人叫吳剛,是漢代西河人。他曾經和仙人一起修道,來到天堂。然而,當他犯錯誤時,仙人將他降級到月宮,每天做這種徒勞的苦差,以示懲罰。李白詩中有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朱元璋和月餅起義三個中秋傳說

據說中秋節吃月餅始于元代。當時,中原人民無法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種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非常嚴格,傳遞信息非常困難。軍師劉伯溫想出了一個計劃,命令下屬將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在蛋糕里,然后派人分別送到當地起義軍,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回應起義。起義那天,各種義軍一起響應,起義軍如火燎原。

很快,徐達攻下了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趕緊傳下了指甲。在即將到來的中秋節,所有的士兵和人民都很高興,他們用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日蛋糕來獎勵大臣們。從那以后,月餅的制作越來越精細,品種也越來越多。成年人就像一個圓盤,成為一個很好的禮物。未來,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將在民間流傳。


中秋月餅

月餅是中秋美食的首選,起源多種多樣。說到元末,江蘇泰州反元起義領袖張世誠(或朱元璋謀士劉伯溫)利用中秋人互贈圓餅時,在蛋糕里夾著8月15日晚殺韃靼人的字條。大家都看到了蛋糕里的字條,一傳十,一傳百。這天晚上,他們一起吃餅慶祝起義勝利,正式稱中秋圓餅為月餅。在漫長的歷史時期,甚至在上世紀末,許多月餅上都貼著小紙!不幸的是,近年來生產的月餅沒有小紙片,代代相傳的文化密碼消失了。另一種說法是,明洪武初年,將軍徐達攻占了元朝殘余勢力占領的北京,好消息傳到了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中秋節慶祝,并向臣民贈送反元大起義時傳遞信息的月餅。從此,月餅成了中秋節的法定食品,必須食用。


民國時期,南京的月餅市場是廣(幫)、蘇(幫)和當地(幫)。廣式餡料以火腿、棗泥、椰子為主,廠家以冠生園為主,其次是大三元、康樂園等。他們在報紙上為手段,在報紙上刊登巨大的廣告,在窗口布置霓虹燈。著名的蘇幫廠商有小蘇州、太平村、稻香村,在廣告制作上頗具海派特色,愛搞噱頭;蘇式月餅質量不亞于廣幫,價格便宜,所以節后盤點,財源滾滾優于廣幫。廣幫的客戶是達官貴人、豪商巨人;蘇幫的客戶大多是富裕家庭;大多數普通市民都很樂意追求本幫。雖然餡料只有肉五仁和素椒鹽,但本幫100多家小吃店的外觀也很老套。他們既不裝飾窗戶,也不做廣告,但他們都依靠質量、誠信和價格贏得了客戶的利潤,市場份額比廣幫和蘇幫差。


中秋節習俗

中秋節祭月秋節祭月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皇帝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祭祀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是北京的月壇。《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是夜晚祭月。這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習俗不僅被宮廷和上層貴族所追求,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文人賞月

賞月的習俗來自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娛樂。民間中秋賞月活動始于魏晉,但未成習。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相當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都有詠月詩。宋代,以賞月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悲傷,常以陰晴圓缺,比喻人情事態,即使在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了宋人的悲傷。但對于宋人來說,中秋節還有另一種形式,那就是中秋節是一個世俗的快樂節日:中秋節前,所有的商店都賣新酒,你的家庭裝飾著臺榭,人們爭奪餐廳玩月,唱歌,聽數千英里,玩到小(東京夢華錄)。宋代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游,達旦無盡。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中秋節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