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科 > 十萬個為什麼 / 正文
端午節是百越祖先創立的祭祖節。據說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于5月5日跳汨羅江自殺。后來,人們也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那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呢?讓我們看看。
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
歷史資料中關于粽子的記載始于東漢。當時粽子包成牛角形,叫角小米。西晉周邊的《風土記》說:古人用糯米葉包成小米,像粽子葉心的形狀。
據說這種食物每年都在夏至和端午節吃。據古籍記載,夏至早在殷、周時就用小米和雞祭祖。后來端午節用粽子祭祀屈原,只是原有習俗的演變和發展。
如今,粽子已發展成為終年可見的民間美食。由于各地飲食習慣不同,粽子南北風味不同,但著名龍舟粽子的生產地在中原鄭州,南北風味豐富,如菠蘿粽、黑糯花生粽、綠豆粽、栗子粽、桂花紅豆粽、紫糯八寶粽、蜜棗山藥粽、薏米果仁粽、叉燒粽、栗子豬肉粽、香菇肉粽、臺灣省經典肉粽、港式鮑魚粽、粵式瑤柱粽、嘉興蛋黃肉粽、蘇式金沙百合粽、京式桂圓蓮子粽等。 ,可申請吉尼斯世界記錄,又是一個整天叫囂掠奪中國文化的棒子國能比得上嗎?
現在做粽子還是按照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用糯米葉包裹,尖角,如粽子葉心形包裹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的寓意
1、驅趕蛟龍
《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朝建武年間,長沙人晚上夢見一個人,自稱是三鹿醫生(屈原官名),對他說:你祭祀的東西都被河里的龍偷了。以后可以用艾葉包起來,用五色絲線捆起來。龍最怕這兩樣東西,不用擔心再被龍毀了!因此,人們用野葉裹小米做成角小米。代代相傳,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端午節食品。
2、紀念屈原
據說,在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和楚國醫生屈原面臨著死亡的痛苦。5月5日,他憤怒地擁抱著石頭,扔進了汩汩的羅江。為了不讓魚和蝦傷害他的身體,人們把米飯放進了河里。未來,為了表達對屈原的尊重和懷念,每天,人們都會用竹管裝米飯,向河里致敬,這是中國最早的餃子——餃子的起源。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人。當他看到這個國家即將死亡時,他于5月5日死于汩汩的羅江。人們劃船打撈尸體,把米飯撒在河里,防止魚蝦侵入屈原。所以端午節,龍舟競渡,粽子吃。另一個鮮為人知的版本是屈原生前正直,是他的政敵在江中追趕他的船,殺死他后,裝在麻袋里深入江底。為掩蓋罪行,偽作懷沙遺文,傳言屈原自殺。但人們心中有數,所以也有端午節,劃船是暗示小人追屈原,包粽子,是暗示小人把屈原綁在水里。
3、求子
端午節,人們會互贈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子是一種粽子,即九個粽子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在上,小在下,形狀各異,非常漂亮。而九種顏色的絲線扎成,形成五顏六色。九子粽子多作為送給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已婚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粽子能得兒子的習俗。粽子是眾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4、功名得中
因為粽和中 在古代,它意味著學士學位考試。通常,古代科舉考試是在秋天進行的,所以在端午節,獲得第一名的人可以吃粽子。
5、光宗耀祖
因為粽子和宗音近,端午節吃粽子意味著光宗耀祖,所以每個家庭都在端午節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吃粽子,現在人們只知道這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猜你喜歡
- 2023-06-01 為什么說交際能力很重要?
- 2023-06-01 為什么蟬在中午最兇猛,但在晚上幾乎聽不到?
- 2023-06-01 為什么長頸鹿的脖子這么長?
- 2023-06-01 為什么古希臘被稱為西方科學的搖籃?
- 2023-06-01 為什么螞蟻下雨要搬家?
- 2023-06-01 為什么人們要保持樂觀的態度?
- 2023-06-01 三峽水電站建設的原因是什么?
- 2023-06-01 為什么要禁止校園欺凌?
- 2023-05-14 你知道暖男為什么是云備胎嗎?
- 2023-05-14 你知道為什么談戀愛會覺得累嗎
- 標簽列表
-
- 支付寶 (10015)
- 工作總結 (5700)
- 小學六年級 (5547)
- 小學五年級 (5464)
- 初中初一 (4092)
- 小學四年級 (3710)
- 祝福語 (3698)
- 我的世界(Minecraft) (3676)
- 小學三年級 (3320)
- 名著讀后感 (3218)
- 讀后感 (3098)
- 高考滿分作文 (2742)
- 讀書心得范文 (2703)
- 暗黑破壞神4 (2442)
- 塞爾達傳說:王國之淚(The Legend of Zelda: Tears of Kingdom) (2425)
- 500字 (2409)
- 550字 (2369)
- 原神 (2314)
- 小學一年級 (2297)
- 450字 (2272)
- 400字 (2258)
- 小學二年級 (2256)
- 600字 (2155)
- 讀后感600字 (2138)
- 年終工作總結 (2111)
- 800字 (2009)
- 350字 (1982)
- 高考 (1945)
- 650字 (1922)
- 工作計劃 (1878)
- 工作總結范文 (1865)
- 300字 (1832)
- 高中高三 (1788)
- 個人工作總結 (1749)
- 讀后感500字 (1746)
- 700字 (1639)
- 初中初二 (1634)
- 塞爾達傳說:王國之淚 (1546)
- 250字 (1489)
- 1000字 (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