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心得體會 > 工作心得 / 正文

2023倉管工作心得體會總結(精選30篇)

2023-03-08 工作心得

2023倉管工作心得體會總結 篇9

《沉思錄》,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所著,這本自己與自己的十二卷對話,內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所寫,是斯多葛派哲學(斯多亞哲學)的一個里程碑。《沉思錄》來自于作者對身羈宮廷的自身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欲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馬可·奧勒留在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系,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脫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常常自省以達到內心的平靜,要摒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還要付諸行動。

斯多葛派對人們的要求是:遵從自然(nature)而生活,或者說,按照本性生活,而所謂自然、本性,實際上也就是指一種普遍的理性,或者說邏各斯(在某些方面類似于中國的"道"),或者說一種普遍的法(自然法的概念就是由此而來)。自然──本性──理性──法,不說它們有一種完全等價的意義,它們也至少是相通的,并常常是可以互用的。

我讀了《沉思錄》一書,覺得在將近20xx年前的人能有這種認識是十分了不起的。其中的一些觀點對我很有教育意義。

“從馬克西默斯,我學會了自制,不為任何東西所左右,在任何環境里和疾病中歡愉如常,在道德品格方面形成一種甜美和尊嚴的恰當配合;做擺在面前的事情并毫無怨言。我注意到所有人都相信思如其言,在任何行為中都不抱惡意;他從未表現過奇怪和驚駭,從不匆忙,從不拖延,從不困惑或沮喪,他不以笑聲掩飾他的焦慮,另一方面也不狂熱或多疑。他已習慣于仁慈的行為,隨時準備寬恕,避開所有的錯誤;他給人的印象與其說是一貫公正,不如說是不斷改善。我也注意到:任何人都不能認為受到了他的蔑視,或者敢自認是比他更好的人。他也具有一種令人愉快的幽默的本領。”(卷一 15)

“一日之始就對自己說:我將遇見好管閑事的人、忘恩負義的人、傲慢的人、欺詐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他們染有這些品性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但是,我-作為知道善和惡的性質,知道前者是美后者是丑的人;作為知道做了錯事的人們的本性是與我相似,我們不僅具有同樣的血液和皮膚,而且分享同樣的理智和同樣的一分神性的人-決不可能被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損害,因為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惡強加于我,我也不可能遷怒于這些與我同類的人,或者憎恨他們。因為,我們是天生要合作的,猶如手足,唇齒和眼瞼。那么,相互反對就是違反本性了,就是自尋煩惱和自我排斥。”(卷二 1)

類似的觀點在書中出現過很多,我認為這些觀點對我們的生活、工作有著很好的幫助。

在生活中我們不免會遇到一些讓我們不開心的事,往往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會改變一些人。有的人開始對生活抱怨,對自己的處境感到不公平,成為了憤青;也有的人會忘記自己的原則,自甘墮落,最終變成那類他們曾經看不慣的人,做著那些他們曾經看不慣的事情。

而作者認為,“那不去探究他的鄰人說什么、做什么或想什么,而只注意他自己所做的,注意那公正和純潔的事情的人,或者像厄加刺翁所說,那不環顧別人的道德墮落,而只是沿著正直的道路前進的人,為自己免去了多少煩惱啊!”(卷四 18)

我認為,因為人是社會的人,不可能從社會的大環境中孤立出來。所以,即使生活在一種違背自己原則的環境中,我們也要去適應這種環境,去和周圍的人正常交往,而且在交往時不能抱有任何一種瞧不起的態度,只要不去改變自己的原則就行了。

“不要把任何這樣的事情評價為是對你有利的:即那些使你不守諾言、喪失自尊、憎恨、多疑、苛責、虛偽和欲望一切需要墻和幕的東西的事情,因為那更喜歡他自己的理性、神靈并崇拜神靈的人,他不扮演悲劇的角色,不呻吟,不需要獨入或很多伙伴,最重要的是,他將在生活中不受死的誘惑也不逃避死亡,對于他的靈魂究竟在身體中寄寓多久,他是完全不關心的。因為,即便他必須馬上離去,他亦將樂意地離去,就仿佛他要去做別的可以正派和體面地去做的事情一樣;他在全部的生命中只關心這一點:即他的思想不要離開那屬于一個理智的人、屬于一個公民團體的人的一切。”(卷三 7)

“有一個人,當他為另一個人做了一件好事,就準備把它作為一種施惠記到他的賬上,還有一個人不準備這樣做,但還是在心里把這個人看做是他的受惠者,而且他記著他做了的事情。第三個人在某種程度上甚至不知道他所做的,他就像一株生產葡萄的葡萄藤一樣,在它一旦結出它應有的果實以后就不尋求更多的東西。一匹馬在它奔跑時,一只狗在它追獵過,一只蜜蜂在它釀造蜜以后也是這樣,所以一個人在他做了一件好事之后,也不應要求別人來看,而是繼續做另一件好事,正像一株葡萄藤在下一個季節繼續結果一樣。-那么一個人必須以某種方式如此行動且不注意它嗎?-是的。-但這也是必要的,即觀察一個人正在做的事情。因為,可以說,察知他正以一種有益社會的方式工作,并的確希望他的社會同伴也察知它是社會動物特征。-你說得對,但你并沒有理解現在所說的:因此你將成為我前面說過的那些人中的一個,因為甚至他們也因理性的某種展示而誤入歧途。但如果你愿意理解現在所說的話的意義,就不要害怕你將因此忽略任何有益社會的行為。”(卷五 6)

“如果你取得了這些名稱:善良、謙虛、真誠、理智、鎮定、豁達,注意不要改變它們;如果你失去了它們,迅速地回到它們。記住"理智"這個詞是要表示對一切個別的事物的一種明辨和擺脫了無知;"鎮定"是指自愿地接受共同本性分派給你的事物;"豁達"是指有理智的部分超越肉體的使人愉悅或痛苦的感覺,超越所有那些被稱之為名聲、死亡之類的可憐事物。那么,如果你要自己保存上述這些名稱,而不想由別人來稱呼這些名稱,你將成為另一個人,進入另一種生活。因為,繼續保持你原來的樣子,被這樣一種生活撕碎和玷污,是一個大傻瓜和過分溺愛自己的生命的人才有的品格,就像那些同野獸搏斗的被咬得遍體鱗傷的角斗士,他們雖然滿身傷口和血塊,還是懇求被養到下一天,雖然他們將在同樣的狀態中被投給同樣的爪子和撕咬。所以你要固守這幾個名稱,如果你能居于它們之中,那就仿佛你回到了某個幸福之島居住。但如果你察知你脫離了它們,沒有把握住它們,那么勇敢地去那你將保有它們的一隅,甚或馬上放棄生命,不是在激情中,而是樸實、自愿和謙虛地放棄生命,在做了這件至少在你生命中可贊美的事之后,再如此離開它。然而,如果你記住神,記住他們雖然不愿意被奉承,但希望所有有理性的存在塑造得和他們類似;記住一株無花果樹的工作就是做一株無花果樹;一只狗的工作就是做一只狗,一只蜜蜂的工作就是做一只蜜蜂,一個人的工作就是做一個人,那么這將會對你大有助益,幫助你記住這些名稱。”(卷十 8)

這些大概就是作者所認為的一個擁有“善”的本性的人所所應該做到的事和所應當擁有的品質吧。

我們正或多或少地缺少其中某些品質,我們卻沒有察覺自身的缺陷,恰恰相反,我們常常去抱怨別人的“惡性”,卻毫不在意自己在重復這他們所做過的事。因此我對自身的要求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先讓自己具備那些善的品質,再去努力使別人減少“惡行”。

因此,我認為,在批評別人之前,首先要考慮如果自己面對同樣的問題,自己會怎么去做,如果會和他們有著同樣的做法,還是不要去批評別人的好,先改正自己,不要最后鬧個“五十步笑百步”。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懼怕死亡,我猜測,他們懼怕死亡主要是放不下自己這一生中所獲得的名利。而在書中,作者多次思考過關于死亡的問題,給了我一些啟示。

“我們不僅應當考慮到我們的生命每日每時都在耗費,剩下的部分越來越少,而且應當考慮另一件事情,即如果一個人竟然活得久些,也沒有多大把握說理解力還能繼續足以使他領悟事物,還能保持那種努力獲得有關神和人的知識和思考能力。因為他將在排泄、營養、想像和胃口或別的類似能力衰退之前,就開始墮入老年性昏聵,而那種運用我們自己的能力,滿足我們義務標準的能力,清晰地區分各種現象的能力,考慮一個人是否應當現在辭世的能力諸如此類的能力絕對需要一種訓練有素的理性,而這種性整個地已經衰退了。所以我們必須抓緊時間,這不僅是因為我們在一天天地接近死亡,而且因為對事物的觀照和理解力將先行消失。”(卷三 1)

“死亡像生殖一樣是自然的一個秘密,是同一些元素的組合與分解,而全然不是人應當羞愧的事情,因為它并不違反一個理性動物的本性,不違反我們的結構之理。”(卷四 5)

“很快,你就將化為灰塵,或者一具骷髏,一個名稱,甚至連名稱也沒有,而名稱只是聲音和回聲。那在生活中被高度重視的東西是空洞的、易朽和瑣屑的,像小狗一樣互相撕咬,小孩子們爭吵著、笑著,然后又馬上哭泣。但忠誠、節制、正義和真理卻:從寬廣的大地飛向奧林匹斯山。”(卷五 33)

在作者看來,死亡是一種“本性”,誰都無法逃避。“死亡是感官印象的中止、是欲望系列的中斷,是思想的散漫運動的停息,是對肉體服務的結束。”(卷六 28)“不要輕率或不耐煩地對待或蔑視死亡,而是要把它作為自然的一個活動靜候它。”(卷九 3)

我很贊同作者的觀點,中國古代就有這樣一句話“人固有一死”。所以我們不必對死亡感到恐懼。

同時我又感到作者認為:在人的一生中許多東西都是過眼云煙,產生和消亡都很快,唯有一些合乎本性的“善”,那些“原則”可以永存;在人死以后,生前所得到的一切都與你毫無干系了;更關鍵的是如果我們浪費時間,死亡會來的很“快”,令我們毫無準備。

確實,死亡就是這樣既神秘,又普通,既遙遠,又接近的事。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去做一些損害他人利益的事情來獲得一些只能短暫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呢?還不如在一生中抓緊時間,多行一些善事,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老了后回想起來也不會有什么缺憾,最終可以開開心心地離去。

《沉思錄》一書帶給我的感想遠不止這些,書中的思考也不僅僅是這些,以上觀點只是我所看到的皮毛。我想,如果想真真體悟到《沉思錄》一書中的哲理,不僅僅需要反復回味,更要接觸生活,體悟生活,只有在與生活的結合中才能感悟到《沉思錄》的真諦。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