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百科 > 方法百科 > 方法大全 / 正文

教學設計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2023-05-14 方法大全

二、教學設計的基本概念

教學設計是指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運用系統觀點和方法,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

(一)設計過程具體包括:

1. 分析學習需求;

2. 確定教學目標;

3. 設計解決方法;

4. 就解決方法進行實施、反饋、調整方案,再行實施直至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二)設計要素具體包含:

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媒體、教學評價等基本要素。

(三)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是:

現代教學理論、學習理論、信息傳播學、教育技術學和系統科學方法。

(四)教學設計與寫教案的關系:

是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五)提倡教學設計的主要目的:

1. 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2. 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技能;

3. 促進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的深化。

三、教學設計必須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1.學生與教學內容(教材)之間的矛盾是教學過程的主要矛盾;

教學的基本任務首先是幫助學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識和技能,并把凝聚于知識中的智力因素轉化為個體的能力和智力,把蘊含于知識中的思想、道德、觀念轉化為個體的觀念和心理品質,逐步完成寓于各學科教學之中的教育、教養和發展的任務。

2.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互為主客體過程的辯證統一。

一種是杜威的“學生中心論”,強調學習過程學生內因的作用,忽視外因的作用;

一種是赫爾巴特的“教師中心論”,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的絕對支配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教學觀,在我國至今仍相當普遍)

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也是認知的主體;而教師則既是教學的主體,也是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咨詢者和評價者。

當前,應當注意屏棄“注入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以及“唯師至上”、“重教輕學”、“重灌輸輕啟智”的教學理念。

正確的做法是:既注重教師教的設計,也注重學生學的設計。

3.教學過程是學生全身心參與的認識活動和意向活動的統一;

心理學認為:人的全部心理活動由兩大部分構成,一部分是意向活動,另一部分是認識活動。

人的認識活動的心理特點稱為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記憶力、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

人的意向活動的心理特點稱為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情感、動機、意志、興趣、愛好;非智力因素構成教學過程中的心理條件。

有學者研究證明:①非智力因素與學生學業成績呈正相關;②越是低年級,相關系數越大;③智力水平中,下等的學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更大。

教學設計既要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也要重視調動與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4.教學過程是知識、技能、情意的內化和外顯的統一。

內化即把外部客體的東西轉化為內部主體的東西。內化的過程是信息的輸入、加工和貯存的過程。

知識的內化即外部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頭腦內的認知結構(方式:同化、順應);

技能的內化即外部的實際操作轉化為學生頭腦內的智力操作。

情意的內化即非智力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發展。

知識、技能的內化過程總是伴隨著情意的內化。教學過程忽視情意的內化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外顯即把內部主體的東西轉化為外部客體的東西。即信息的提取、運用和遷移。

教學過程的外顯實質上就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和情意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與結果。

忽視外顯的教學,就無法獲得反饋信息,不能進行有效的反饋與調控。

內化與外顯的關系是:內化是外顯的基礎,外顯是內化的反映。

教學設計要改變傳統教學中“重認識輕意向”、“重主導輕主體”、“重內化輕外顯”的偏向。

注:教學設計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講求實效;

1. 要從教學對象的實際出發;

2. 要從教學環境的實際出發;

3. 要從教師自身條件的實際出發。

四、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

1.目標導向原理

在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起著導向的作用。

教學目標的導向作用主要有三種:

① 目標的指向作用: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與目標有關的問題上;

② 目標的激勵作用:能啟發、引導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與意向;

③ 目標的標準作用:一是目標成為檢查教學效果的尺度;一是反過來教學效果成為評價教學目標的合理性、適切性的依據,以便調整目標。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